新三板改革势在必行:寒冬虽至,春天依然会来

2017-12-08  本文已影响0人  新三板排名

       每到年底排名君总会听到市场上有人抱怨日子难捱,随着川普政府一系列改革,加息、缩表、税改的落地更是雪上加霜,货币环境正在发生转变,钱越来越紧,日子越来越难熬了。但是排名君也注意到一直被提及的“深化新三板改革”近期更是让各大官媒密集发声,看来改革措施呼之欲出,据悉多项措施已得监管层统一认识,证监会也明确表示“将积极拓展多层次、多元化、互补型股权融资渠道,继续发展壮大交易所市场,持续深化新三板改革。”排名君不禁要相信寒冬虽至,春天依然会来。

融资难,想来的不来了,来了的又要走,这是新三板现状

       纵观过往5年新三板发展历程,尤其经历了15、16年的爆发式增长后,新三板市场已容纳上万中小企业,完成了量的积累,覆盖了各大行业。不可否认新三板的低准入门槛、低挂牌成本以及创新市场化制度设计,曾使众多优秀的中小企业借力资本市场实现了快速发展,但随着整个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对于融资功能的美好期望与制度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市场对新三板爆发的不满越来越多,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据东方财富Choice 金融数据统计,截止12月6日新三板挂牌总计11635家,成交金额约2065亿元, 相比于16年底的10163家,成交金额1912亿元,17年增速明显放缓。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 金融数据端  

        排名君分析了近一年新增挂牌公司数据,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新三板新增挂牌公司2321家,其中做市转让减少280家,协议转让增加2601家,17年1~7月新增挂牌数逐月减少,甚至在7月份呈现负增长态势;8月短暂回升之后再度回落,市场整体处于低迷状态,做市转让公司更是从1月份开始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 金融数据端  

       新增挂牌数量一直在减少的原因一方面是申报数量减少,另一方面摘牌企业越来越多,7、8月份更是达到高潮。截止11月份,摘牌数量已经高达579家,多数企业都是因为融不到钱要走,转板的企业少之又少。12月份仅6日已经有19家企业申请终止挂牌,而15,16年仅13和56家,摘牌数量远超过去两年。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选择离开新三板。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 金融数据端  

       同时,排名君分析了17年11个月摘牌情况与挂牌情况,上半年摘牌的速度已经慢慢追赶上挂牌的速度,7月甚至已经出现负增长,下半年虽有缓和,差距也越来越小。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 金融数据端  


企业融资越来越难,新三板市场的情况基本上是想来的不来了,来了的又要走。流动性不足,使得市场低迷,许多对市场融资功能抱有美好期望的企业越来越失望,纷纷选择离开。

一方面交易机制的缺失,导致流动性不足

       新三板市场的交易机制有两种:做市转让和协议转让。目前市场上大多数企业采取协议转让方式,做市转让的企业少之又少。一方面做市转让对于企业要求较高,许多中小企业得不到做市商的青睐只能选择协议转让,另一方面一些优质企业考虑到今后IPO之路也不得不选择协议转让。事实上由于做市商拥有一定的实力和信誉,对于投资者来说这样的企业估值较为公允,相比协议转让成交的可能性更大。对于协议转让,由于是买卖双方直接成交,协议价格可以商谈,投资者难以估值,交易时间长,很多中小企业没有专业机构的估值,几乎无法获得投资者的认可,根本融不到钱,加之挂牌成本较大,纷纷选择摘牌。

另一方面,分层标准不合理,无法严格挑选出优质企业

       新三板市场企业多,类型杂,多属于成长型中小企业,缺乏专业投资机构的研究,投资者信息搜集成本较大。市场分层机制建设的初衷,就是希望建立一种遴选机制,能够对不同发展阶段不同风险特征的公司进行分类管理,实现制度的差异化安排,方便投资者标的的选择,增强市场流动性,同时也为方便监管层对公司的管理。

       虽然2016年新三板已经将挂牌企业分成基础层和创新层,但是分层制度没有把盈利能力强,流动性高的企业都分进创新层,也没有把股东人数多,流动性需求高的企业放在一起,造成创新层和基础层差异化不明显,优质企业难以区分,估值功能欠缺,对于一般投资者来说辨识好的企业难度太大,投资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所以优化分层标准已是重中之重。

再者,“三类股东”问题阻碍新三板发展

        所谓“三类股东”指契约型基金、信托计划和资产管理计划等持股股东。证监会明确表示“信托计划、契约型基金和资产管理计划等持股平台为拟上市公司股东的,在IPO审核过程中,可能会因存续期到期而造成股权变动,影响股权稳定性。因此拟上市公司引入该类平台股东时应在考虑股权清晰和稳定性的基础上审慎决策。“三类股东”问题阻碍了挂牌企业申报IPO之路,一些优质企业不得不选择拒绝“三类股东”的投资。但现实情况是新三板的发展离不开机构投资者,客观的讲他们对于繁荣新三板和帮助中小企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机构投资者的主力军就是“三类股东”。

危中有机,综合改革将至,寒冬虽至,春天依然会来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市场对新三板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集中体现在完善交易机制,优化分层标准,解决“三类股东”问题上。排名君惊喜的发现近期各大官媒更是密集发声,改革的措施也是得到监管层的统一认识,证监会多次强调要深化新三板改革。一系列措施都预示着综合改革将至,政策的春风吹来了。

一、交易制度改革。近日各大机构已收到通知,进行新三板集合竞价及盘后协议转让的全网测试。集合竞价和大宗交易的引入将会提高交易的效率,会吸引到更多的投资者参与,鼓励部分协议转让较为活跃的公司转为做市转让,有助于提高新三板的流动性。

二、优化分层制度。12月5日,第一财经新三板年度峰会,全国中小企业股转系统挂牌业务总监李永春明确指出下一步新三板改革要以优化分层为抓手,实施不同的制度安排。这是2018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下一步的努力方向。比如增加进入创新层50个外部股东的要求,增加创新层股权分散度将鼓励拟进入创新层的企业先采取做市交易的模式,有利于促进做市交易的发展,活跃市场;要求创新层企业强制披露季报,有利于提高创新层公司的规范程度;而降低创新层财务门槛一方面增加了企业进入新三板的信心,另一方面为后续推出精选层预留了空间。

三、“三类股东”解决方案。对于“三类股东”的持股比例方案也即将出台,目前监管层对于同一管理人控制的投资计划持股要求是不得超过5%还是10%尚不确定,但是由于是同一管理人控制而不是所有三类股东合计,基本都可以解决三类股东问题,为新三板公司转板IPO扫除了障碍,消除了挂牌公司的顾虑,有利于做市业务的发展。12月6日,股东人数超过200人的科顺防水顺利过会,更是给拟IPO企业打了一剂强心针。

       

       我们常说危机,危机,危中有机,尽管17年新三板发展遇冷,市场持续低迷,但也正是这种危机四伏的大环境倒逼监管层加速了新三板的制度改革,排名君始终相信寒冬虽至,春天依然会来,时间是投资者最好的伙伴,2018静待春暖花开。

       本文为新三板排名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