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6北京俄罗斯文化中心活动:布罗茨基纪念诗歌晚会
北京俄罗斯文化中心活动:布罗茨基纪念诗歌晚会有感
![](https://img.haomeiwen.com/i14544094/d77f9d60bf585bda.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4544094/5c54ab500d08bf48.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4544094/4cbadbc0b1e72d6a.jpg)
今天,前往北京俄罗斯文化中心参加美籍俄裔诗人、散文家布罗茨基的戏剧诗歌晚会活动。
说起来,已经是来过这边一次了,体验很棒。
北京俄罗斯文化中心是俄罗斯联邦政府设立在北京的文化窗口,因为跟我中国关系较好,所以相互设立,旨在传播双方文化交流。因为就在我们单位附近,所以关注有活动,我也就趁着地利之便,过来了解参加玩一玩,长长见识。
这里有很多俄罗斯人,看着这些高大威猛的战斗民族的朋友,还是一种新鲜的感觉。这辈子如果能搞个俄罗斯媳妇儿,那将彻底改变我们家我妈担心小个子的基因问题了,哈哈哈。看机会,下次再来一定找个俄罗斯女生要个联系方式。🌝🌝
今天的主角是布罗茨基,这是一位享誉世界的诗人,他的经历丰富。是美籍俄裔诗人、散文家,他经历丰富,吃过苦,受过罪,坐过监狱,流放外地,强制劳动,甚至被苏联驱逐出名,但是他仍旧爱国,爱俄罗斯。虽然未曾读过高中大学,但仍然成为享誉世界的诗人和散文家,这对我而言是一种精神鼓舞!
受到个人经历的影响,布罗茨基的诗中一再出现流亡主题。在被流放到北方的时日,布罗茨基“把手指缠上钢笔的四周,以温暖手掌”,以抵御寒冷和荒凉。《献给奥古斯塔的新诗篇》《日子从我头上滑过》《你将振翅,知更鸟》等作品是他的第一批流亡诗。
1972年的流亡使诗人陷入了孤独的境遇与无足轻重的自我体认,他的《一九七二》一诗用“如今我站在陌生的国度。它的名字无关紧要……在此我将度完我的余生,慢慢失去\头发,牙齿,辅音,动词和尾缀……”表达了这一心情。布罗茨基称流亡是“教人谦卑的最后课堂”,在诗作中,他用冷峻、理智而优雅的笔触对流亡呈现了客观性的描写,以古典主义维持了讽刺性与严肃性、愤怒与尊严的平衡。
在布罗茨基的诗作中,有许多诗歌是基于他和玛丽娜·巴斯玛诺娃的恋爱经历而写作的。在献给“М.Б.”的组诗中蕴含的心理体验构成了熔铸布罗茨基诗歌个性的大熔炉,被布罗茨基称为“这是我一生所做的主要事情”。
诗人初恋时(1962-1963年间)的组诗《幸福之冬的歌》将自己和女友之间的关系的起伏和大自然的进程相结合,这种以自然为对象的比喻延伸到了诗人离别爱人、在流放中所写的诗作。1965年写作的《预言》一诗终结了这一自然哲学幻想阶段。在分手时与分手后,诗人所写的《六年之后》《爱情》等诗作充满了哀歌和怀旧的气氛,并借助了古希腊罗马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中的形象作直接比喻。
诗人的一生,是无比丰富的,充满了坎坷,但是对于诗歌和文学的热爱,最终让他成为流芳千古的世界名人。
真心希望自己奋笔疾书,常耕不辍笔,戒骄戒躁,为这社会,留下一些正能量的文章文艺,也就不枉此生了。
本次活动感觉很棒,下次还会参加。
森林 2023年10月25日 周三 晚上21:34 于地铁4号线公益西桥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