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买了103本书,只肯推荐你读这6本,第6本刷新的不仅是三观。
抬眼看天的时候已是秋高气爽的时节了,薄衬衫的外面裹了一层厚重的外套。年龄越大时间也就走的越是焦急。恍惚间站在了十月的下半旬。闲来搭理凌乱的卧室,推积起来的书籍杂乱无章的堆满了一整张书桌。粗略的数了数今年竟然买了103本书。
笔者读书比较杂,通常只要能看懂的文字书籍都会买来闲读,当然也只能读中文书籍。买了103本并不代表读了103本,有些的的确确也没开封,被读下来的大概有几十本。
其中不乏世界名著。耳熟能详的就不啰嗦了,今天就为大家推荐八本是笔者读后受益匪浅或者感受颇深的8本书。
第一本《一个人的好天气》
青山七惠 著 2007年芥川奖冠军作品
故事讲述了:高中毕业的少女知寿只身来到东京投靠远房亲戚--一个寡居多年的老太婆。知寿不想继续上学,只想打发日子般地打工,对她来说生活唯一目标就是把日子过下去。当然,她对自己也有个要求,就是存钱存到一百万日元。
父母离异,和知寿一直生活在一起的母亲终归也要有自己的生活,对于知寿来说,继父以及母亲离开后的生活,都是难以克服的哀伤;高中毕业,没有合适稳定的工作,没有一个明亮的前程,一个不咸不淡的男朋友一开始看上去就可有可无,身边没有聊得来的朋友,更没有关心她的骨肉亲人。知寿作为一个成年人,终日面对一个古稀老人,对于刚过二十岁生日的知寿来说,其中的尴尬可想而知,尽管舅奶奶无论是看上去还是实际上都是好相处的人,可年轻的知寿无论如何还总是难免带着几分哀伤。她没有为自己的未来发愁,却时常因为乏味的生活而感到愁绪涌上心头 。
读前半段的时候索然无味,如作者的心境一般,随着故事的推进深深地被作者不痛不痒的生活方式,以及看似麻木的生活态度带进了故事里,感同身受。作者笔法细腻观察事物细致,点点滴滴的细节被描绘进了故事里。
小说平淡安静的叙事了一个飞特族(意指以正式职员以外打工、兼职等的身份,来维持生计的人)的一年,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再到春天的四季循环。从一个人的角度带读者进入了一个族群——飞特族的生活里。这个在中国将会慢慢壮大的族群,所以很值得90后以及那些自由职业者一读。
第二本《贫穷的本质:外婆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
作者:(印度)阿比吉特·班纳吉(Abhijit V.Banerjee) (法国)埃斯特·迪弗洛(Esther Duflo) 译者:景芳
这是一本经济学著作,获得了两位诺贝尔奖经济学奖获得者得主罗伯特·默顿·索洛以及阿马蒂亚·森的鼎力推荐。《卫报》、《华尔街日报》、《福布斯》、《纽约时报》、《印度快报》更是做出了很高的评价。
该书用九章大篇幅,从营养、健康、教育、生育、风险管理、贷款、存款、创业、政治参与等九个方面探讨穷人的生存、选择和突围,以及援助、制度对穷人的意义。穷人进行选择的困顿以及消除贫困的理论、政策的种种困顿,在这些章节中被充分揭示出来。该书至少给我们充分区分选择的两种状态,一种是穷人的选择,或者说穷人的非选择;一种是非穷人的选择。从该书可知,选择是需要空间的,这空间至少要大于自身的温饱条件,否则由于可供选择项的稀少而使得残存的选择毫无意义,或者说不同选择之间的差异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读完之后才发现有时候穷并不能简单的归结于懒惰、不够努力、认知落后或者缺乏思考等成因方方面面,只有探求了其本质才能脱贫。很幸运的是我们所处的位置能获取脱贫的基本条件,而有些人连获取脱贫的基本要素都不具备。
第三本《乡下人的悲歌》
美国并不是我们看到美国,美国并不都是高楼大厦,美国并不是都是中产阶级,美国不是天堂。
《乡下人的悲歌》中,J.D. 万斯真实讲述了社会、地区和阶层衰落会给一生下来就深陷其中的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万斯的外祖父母从肯塔基州的阿巴拉契亚地区向北迁居到俄亥俄州,希望逃离那可怕的贫穷。他们通过努力跻身中产阶层,最后他们的外孙从耶鲁法学院毕业,这是传统意义上成功实现一代人向上流动的标志。但是随着家族故事慢慢发展,我们发现万斯的外祖父母、阿姨、叔叔、姐姐,以及最重要的他的母亲,都在极力适应中产阶级生活的要求,却从没完全逃离过药物滥用、酗酒、贫穷和精神创伤。万斯便是在这样混乱又令人心碎的环境中成长,但也是这群"乡下人"的爱与忠诚,使他取得了今日的成就。
然而综合来看,像作者一样成功脱离贫困的案例,屈指可数。大多数的美国白人蓝领仍旧摆脱不了世袭的贫穷与困顿,仿佛是一条与生俱来的枷锁,牢牢套在他们的脖子上。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让他们无法在美国这个以自由为豪的国度中,找到合适的出路?
《乡下人的悲歌》是一部极其动人的回忆录,包含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诸多幽默元素,记述了向上流动到底是怎样的感觉,也对一大批人丧失美国梦的现象作了思考。这本书同时也是一部深刻的社会评论,通过作者的成长故事与经历,以"局内人"的角度,带领我们以更宏观的视野,深入探视美国蓝领阶层所面临的困境与危机。
第四本《我的兄弟,我的篮球——勒布朗·自传》
nba(美国职业篮球联赛)联盟第一人的成名史
主要内容简介:在美国中部,曾经的世界轮胎之都俄亥俄州阿克隆市,少年勒布朗。詹姆斯和他的几个有着出色篮球天赋的小伙伴,组成了一支叫做"流星"的球队,执著地追求着他们的冠军梦想。贫穷、动荡和缺少父母的关爱,让这帮少年早早地就面临着人生的种种挑战。他们视彼此为亲人,在一位严父般的教练带领下,历经磨练,并且收获友谊和荣耀。在七年级结束后的夏天,"流星"获得了参加全国锦标赛的资格。但初尝荣耀让孩子们飘飘然,失去了在赛场上应有的专注,早早便铩羽而归。他们相互承诺,不离不弃,誓夺全国冠军。但他们不知道实现这一承诺会是何等艰辛。随后的几年里.随着詹姆斯声名日盛,他们不得不忍受嫉妒和敌意,商业的利用,以及黑人社区的憎恨.还要咽下他们自己骄傲自大的苦果。靠着团结一心和对梦想的专注,最终他们夺取了高中锦标赛的全国冠军。曾经的懵懂少年也成长为懂得爱、忠诚与尊重的男人。
《乡下人的悲歌》、《我的兄弟,我的篮球——勒布朗·自传》这两本书很相似,都是讲述了美国下层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美国上层社会,实现了“美国梦”。很梦幻却都是真实存在的实例。相对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底层流入上层所需突破的壁垒远比我们想象的要艰难。底层流入上层不仅仅要突破阶层壁垒更要突破一个充满戾气的原生家庭、突破来自周围世界的重重阻拦。万斯做到了,勒布朗也做到了。
第五本《谁动了我的奶酪》
这是一本1998年出版畅销2000万册的语言故事书。只有区区四个章节短的不像是一本书。
书中讲述了:两只小老鼠“嗅嗅”、“匆匆”和两个小矮人“哼哼”、“唧唧”,他们生活在一个迷宫里,奶酪是他们要追寻的东西。有一天,他们同时发现了一个储量丰富的奶酪仓库,便在其周围构筑起自己的幸福生活。很久之后的某天,奶酪突然不见了。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化使他们的心态暴露无疑:嗅嗅,匆匆随变化而动,立刻穿上始终挂在脖子上的鞋子,开始出去再寻找,并很快就找到了更新鲜更丰富的奶酪:而两个小矮人哼哼和唧唧,面对变化却犹豫不决,烦恼丛生,始终无法接受奶酪已经消失的残酷现实。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唧唧终于冲破了思想的束缚,穿上久置不用的跑鞋,重新进入漆黑的迷宫,并最终找到了更多更好的奶酪,而哼哼却仍在郁郁寡欢、怨天尤人。
四肢小老师分别代表了现实生活中的四种人
老鼠嗅嗅
他能够及早嗅出变化的气息。说明他始终保持着警惕,并不沉迷于安逸现状,无所作为。即使在遍地美味奶酪的环境下,也能时刻注意着微小的变化,管中窥豹并未雨绸缪。
老鼠匆匆
他能够迅速行动。在奶酪消失后,没有犹豫不决,没有怨天尤人,没有坐以待毙,而是迅速掌握当前情况,快速分析出最佳做法,放弃空空如也的奶酪站,立即行动,开辟新方向,寻找新的食物来源。
小矮人哼哼
他因为害怕改变而否认和拒绝变化。当他认为拥有了全世界时,沉浸其中无法自拔,当他失去所拥有时,歇斯底里的抱怨整个世界,不从自身寻找问题所在,甚至自欺欺人,幻想着有一天失去的东西会再等回来。于是乎,只得饥肠辘辘头晕目眩的在原地苦等永不复返的奶酪。
小矮人唧唧
他看到变化会使事情变得更好时,能够及时地调整自己去适应变化。他也曾浑浑噩噩的在自己编织的迷惘中醉醺醺地活着,当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时,他也曾手足无措,他也曾幻想,他也曾抱怨,但当这一切都无济于事时,他能看清现状,在最后关键时刻选择改变。
在四只小老鼠中我们总能找到我们自己的影子。浅显的道理蕴藏了四种性格人物的命运,值得一读。
第六本《认知突围——做复杂的时代的明白人》
笔者鼎力推荐的一本书,一本刷新三观的书。
作者蔡垒磊,相对于前几个作者简直就是弱爆了,他更像是一个我们身边的普通人,辞职前是一名多才多艺的特警。
就是这样一个普通人却是“门萨会员 ”(148以上智商才能入会)成员。
高智商带来了风格化强烈的思辨能力,看待问题全面精细,逻辑清晰、思维缜密。
有人说:为什么我懂得了这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那是因为你根本没懂,但却以为自己懂了。认知是所有行为的内在逻辑,而行为是认知能力的外在表现。
《认知突围:做复杂时代的明白人》通过从源头上提升对每个人来说极重要的六件事(清醒认识自己、如何有效学习、建立恰当金钱观、高效利用时间、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如何看待成功)的基础认知,搞清楚它们的内在逻辑,颠覆大部分人的固化思维,戳中认知盲点,让认知优势成为先人一步的竞争力。
如果你不看《认知突围》那么真的是错过了一部年度好书,一部刷新三观,一部让三观保持高度正确,思辨迭代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