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习得性无助拖垮人生
近期一直不断深入自己的内心,放下别人所谓的夸奖和赞美,去面对自我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
比如,一直以来,所有人都说我是一个孝顺的女儿,是一个会照顾弟弟妹妹的好姐姐。但真实的我,是因为我被父母灌输了“好姐姐”的要求,我曾经对自己没有希望,才把希望寄托在弟弟妹妹身上。当年的我特别的渴望,爸爸妈妈能够关心我,照顾我,可惜他们视而不见。
每次想到这一点,我内心悲痛万分,我身上有一种“习得性无助”——只要生活中或者身体上发生不顺心,我会陷入恐惧,空虚,无能为力之中,有时自己害怕得抱着被子发抖直哭。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我会这个样子?
塞利格曼认为,一个人的无助感,其实是因为缺乏能力和缺乏控制感的知觉所导致的。
原来我这种深深的绝望无助里面,有太多的呼救不被善待,太多等待无果的失望,太多无能为力时的被踩踏,太多苦苦挣扎支撑的疲惫委屈。
仅仅是生病这样的事情,我没有得到照顾,没有心理精神上的呵护,没有物质金钱上的支持,在“有病没钱,用钱换命”的时光里耗尽能量,自然害怕生活里的风吹草动。
我提醒自己,怎么对待孩子,能避免孩子陷入“习得性无助”呢?
给予他无条件的爱
这种爱不是我替他包办一切,把孩子放在一个保护罩里,让她不受一点点风吹雨打。而是在与父母互动过程中,让孩子知道他是一个有价值的人,爸爸妈妈会爱他,也会教他帮他。
父母不会以权威的强势要求他服从,不会嘶吼恐吓打压他负责父母的情绪。他可以做一个海贼王,享受他该得到的关爱呵护陪伴,在孩子心里埋下“自尊自爱”的种子。
为孩子赋能
一个处于习得性无助心理的人,其实是很没有力量的,懦弱胆小,焦虑慌乱。
像我,从小害怕被人嘲笑我没用胆小,就故意在人前逞强,掩饰自己的不足。很多事情不敢尝试,因为没有勇气去承受失败,因为觉得如果我做不来,身边会支持我。我内心充满孤独,空虚和凄凉。
当孩子有了“畏难”的情绪,可以陪孩子面对这种不安紧张,拆解一个个小目标让孩子过关,从中获取掌控感。所谓潜力,就是随着时间推移,孩子有能力持续发展自己的技能。
当孩子从小就获得一种内在力量,相信我是可以做到的,即使我做不到,我相信背后有爸爸妈妈会陪伴我,为我兜底,这份底气会化成勇气。当他遇到挫折,有更大的动力和自信心,去挑战一些不可能的事情,专注于做的事情,而不是老是想着别人的评价。
接受自己是普通人
有的父母因为自己一生之中平凡无奇,没有什么辉煌或者光宗耀祖的时刻,会把一些不切实际的期待,寄托在孩子身上。
有的父母觉得自己有身份地位,认为自己的孩子一定比自己更出色,无法接受孩子比别人家的小孩弱,担心失了脸面。
这些父母的爱会变成一种枷锁,让孩子误以为,得到父母的爱,就必须完成父母的期待,努力拼搏就能成为一个了不起的英雄人物。
试问,两个大人都做不到的事,希望孩子来完成,那这个孩子得背负多大的心理负担呢?孩子自己的心理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善,还处在成长期,就要背负扭转家庭命运的重任,真是会压垮孩子的身心。
因为自小内心没安全感和自信,当父亲无法面对人生的失败、生活不如意以及内心的各种冲突,曾毫无反抗能力且被忽视的我成了父亲发泄投射“自己无法忍受也没有能力处理的情绪”的最佳对象,久而久之加重我的无力感。
曾经因为做不到爸爸的期待,我不断攻击谴责,甚至毁灭自己。活到中年,我才放下过度期待,有勇气承认:我没用,我做不到,我无能为力,我是芸芸众生里一个普通人。
无条件的爱,是一束阳光;有条件的爱,会黯淡时光。童年,才是一个人最初的力量来源,在爱中成长的孩子,不必耗费能量和气力去抚平童年创伤,才能自由舒展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