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是拖延,我是不是太不自律了?”

2021-04-01  本文已影响0人  司马潘陆

                                              文:夜周

你不是个拖延症患者,你只是习惯性拖延

拖延症,一个大众的通病,但患有此症的最大群体还是当今时代的学生。

无论你是只想打王者荣耀的小学生还是只想吃饭睡觉追剧的大学生,多多少少都有一点拖延症。

这种拖延症总体表现在——不想做作业,完成不了任务。

等等,你以为这是拖延症?你觉得自己是拖延症患者?

No,No,No。

虽然大众媒体关于“拖延症”的报道铺天盖地,但是大部分的人对于“拖延症”并没有一个很科学的认识。

甚至连“拖延症”本身也并不是一个严格的学术用语,所谓的拖延现象也并不是拖延症的全部体现。

但因为对“拖延症”的不求甚解,很多学生只要有一点拖延现象,便给自己贴标签,迫不及待地对号入座,囔囔着自己有“拖延症”。

一项调查显示大约7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时拖延,50‰认为自己一直在拖延。

而事实是大部分人并不是拖延症患者。

我们只是习惯性拖延。

拖延也可以是“曲线救国”

进一步来认识拖延现象。

拖延是个体自愿作出的回避行为,但拖延不一定都会带来有害后果。

有时我们的拖延也可以看作是“曲线救国”。

就比如说在四象限法则中,我更倾向于先完成不重要但紧急的事,选择拖延重要但不紧急的任务。

也就是,即使老师说明天要交微积分的练习题作业,我也不会先做题而是先找一些学习视频和例题,因为我根本不会做老师布置的作业。

哥伦比亚大学组织心理学系的安吉拉教授认为拖延分为两种:一种是积极拖延,一种是消极拖延。

积极拖延并不会带来有害后果,反而通过拖延我们可以争取机会、做好充分的准备、避免冲动,以便做出更好的行动。

而且拖延也是一种释放压力的方式。

如果明天有一场大型的重要的考试,你可能在今天所花的复习时间比以往更少。

至少我认识的很多学霸都是“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不玩”。

你不信?你知不知道一个人考试的心理对这门成绩的影响有多大?

有太多大型考试因为紧张而考砸的人了。

你可能会问,哎,我就是在考试之前玩了的人,我怎么也还是考砸了?

这就要问你的平时功了,还要问问自己究竟大考前出现的拖延现象是释放了你的压力,还是让你更心慌。

“放纵—自责—更严重的放纵

当然我并不是提倡大家拖延,只是希望你能更好地认识拖延现象。

继而减轻因为拖延产生的负罪感和自责。

可不要小看了这种负罪感,很多研究表明,内疚和自责会让我们陷入“放纵—自责—更严重的放纵”的恶性循环。

我的高三就一直深陷这样的恶性循环。

因为时间管理与自身的懒惰因子,以及外部的压迫环境,每每到了周末或放假,我总不能及时的完成作业,而且到了最后也会因为赶时间而抄作业。

每次补完作业我都会感到内疚与自责,都会批评自己,指责自己,并发誓说:“下次再也不会了。”

下次真的不会了吗?

不,仍然继续,变本加厉。

可能还是有自律的学霸认为——这就是你懒,你对自己不够狠。

是的,我曾经就是这么“骂”自己的,但并没有把我骂醒,反而让我更想逃避,让我更抑郁。

我们从一开始就本能地认为“拖延”是个不好的行为,以为越负罪越能摆脱拖延。

我们相信成功学与励志名言中的“自律”口号,我们也认可我们的拖延是因为懒惰不自律,于是我们越来越负罪,越来越拖延。

认识压力,与自己和解

那我们到底该怎么摆脱“消极拖延”现象呢?

我知道有很多关于自控力、自律,关于时间管理、情绪调解的方法。

说实话,自己高中也尝试过,却无一坚持。

你可不要因此觉得我是一个失败透顶的人,我最终还是在高考中取得了胜利。

拖延对学习的影响往往没有因拖延产生负罪感的影响大。

我曾经骂过自己,骂自己没用,骂自己是废物,骂到最后,深深地这样认为。

我以为我骂得有多狠,下次就会学乖变好。

但并没有,反而是我越来越焦虑,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自卑,越来越拖延。

所以我觉得克服拖延最重要的是认识自己的压力,与自己和解,接受自己的不足。

每每拖延的时候,想想自己到底在逃避什么,想想自己的压力从何而来。

如果压力是因为拖延而生,那就尽快去做吧,早日解放。

如果压力是因为外部环境而生,那就告诉自己不是我的错,是因为生活太难了。。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青萍之沫】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