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成长格局
一个人的成长需要几个维度的支持,一个是高度,一个是宽度,一个是广度,还有一个是深度。
联系个人生命成长这方面,可以解决人的一个高度的问题。一个人建立了高度以后,它能够看到事物的一个本来的面目,那他的人生就不怎么会困惑。以后不管接触到怎么样的老师,接触到怎样的群体,他都会很清晰自己在一个怎样的位置。
宽度和广度还有一个深度呢,那又是一种另外的方式去成长的。我自己在这四方面是下过一定的苦功夫的,也承受过不少的磨炼,不断的寻找突破点。
但因自己不够静心,一心求好,求幸福,不够静定,变得焦虑和忙乱。人只要专注于这四个维度方向用功,加以时日,格局不断突破,必有大收获。
修心方面的成长,培养一个人的智慧,主要解决的就是高度方面的问题。
读万卷书的成长,培养一个人的知识和技能,主要解决的就是宽度方面的问题。
行万里路的成长,培养一个人的见识,主要解决的就是广度方面的问题。
内在觉知的成长,培养一个人的领悟,主要解决的就是深度方面的问题。
这四个方面是不同方向的四个纬度,构建成一个人的格局,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格局,源于这四个方面的方向尺度不同形成的。格局的大小就基于此。
人与人的交往实际上就是不同格局间的交往。
四个方面有所不足,就会造成格局的不同,有些人偏向高度,有些人偏向宽度,有些人偏向广度,有些人偏向深度,这样交往起来就各种差异的格局,交流起来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这四个方面的现状,去衡量出自己的格局状况,先在高度和深度两方面下功夫,再在宽度和广度两方面下功夫,这样会有效提升自我的成长纬度和格局。
高度层面如何去理解呢,用儒家层面去定义,可以分为道,德,仁,义,礼,智,信,法,治这些梯次。生活中交流的时候,很多人就按照这些梯次在交流。
跟他讲道,道没法交流,就讲德,德没法交流,就讲仁(爱),仁没法交流,就讲义,义没法交流,就讲礼(理),礼没法交流,就讲信,信没法交流,就讲法,法没法交流,只能讲治了,就是规矩之类的。从这几个层面交流就可以知道一个人的智慧高度在哪里,他的视野放在哪个层面。这是在交往中可以感知出来的。
深度层面如何去理解呢,用儒家层面去定义,可以分为,知,止,定,静,安,虑,得。每个人的生活状态,可以用这些层面去进行感知。
一个人只有先让自己停止下来,能定的住,能让自己真正的安静,保持到一种安宁,做到一种思虑,才会真正的得到。这也就是人为什么要做静心,通过静心,可以达到内心的宁静,在安宁中思虑所出来的内容是来源于真正的自己,才会真正有所得到。所以通往深度的最佳方式就是不断而坚持的做静心。
通往高度的最佳方式又是什么呢?
通往高度的最佳方式就是像刘丰老师所讲的,不断的提升个人的意识高度,从零维提升到N维,不断的提升,扩大自己的智慧。而这部分就是需要很好的导师来进行指路。稍有不慎,会误入歧途,或者吃大跟头。虽然没有对错,选择了什么样的老师,就注定会吃什么样的果实。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深思熟虑。一切最终回归到自己到底想要走一条怎么样的路。
我一生很幸运,遇到几位非常棒的导师,经过他们的熏陶,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虽然遇到过挫折,失败,迷茫,但内心的那盏灯一直都没灭,就是因为这些老师就像灯塔一样高高的点亮在那里。不管我如何走,走不会迷失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