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一种命运
我父亲是戎马一生的军人,家里的书虽多,却没有多少文学藏书,多是军事文献和马列全集。我很小的时候,就看完了当时所出的全部《星火燎原》,以至于父亲同别人讲到某次战役的时候,我也可以搭上腔,说上几句很大人气的话。我记得在我家,大人说话孩子插嘴是大逆不道的事,但父亲破例没有斥责我,只是很异样地看了我一眼。
我大约在九岁到十岁的时候,读完了《红楼梦》。许多字不认识,比如一直把袭人的“袭”读作“聋”,而且还自以为是地感觉贾宝玉的这个大丫鬟一定是听力不好,完全没注意到文中关于“花气袭人”的典故。
我小时候作文成绩不错,老师不止一次地给过我“5+”的分数。我的主要诀窍是尽量写得好玩点。比如老师出了个作文题《一次谈话》,一般的同学写的都是家长和自己谈了一次话,批评或是鼓励了自己。高明些的就写同学之间闹了点小别扭,互相谈了心,就和好了。我独出心裁,写了一个中国小朋友同非洲小黑人打了一次电话。老师着实夸奖了我。但我至今想起来还脸红。两国语言不通,他们如何交谈?再有,对方那样贫困,到哪里去找电话?
后来我就当兵去了,这完全是命运的随机分配,我本来是想当通讯兵的,可睡在我身边的那个女孩去了通讯营,我就偏偏做了卫生员。绝大多数女孩留在城市的医院,我就偏偏被分到了西藏。对于这后一件事,我倒是挺满意的,因为即使在二十年前,西藏也是人们向往的神秘地方。
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下,男人和女人的界限被涂抹得很模糊。零下四十度的严寒中,我们同男人一样,负重几十公斤,徒步行进在皑皑的雪原,每天跋涉一百华里。
在苍茫的高原上,留下了许多年轻人的骸骨。他们从祖国的天南地北来,永远地留在这里了。
我在那支高原部队度过了十一年,把我一生最好的年华葬在世界的屋脊。
我转业回了北京,在一家工厂卫生所做内科主治医师。那一年,我二十八岁。
我很认真地给人看病,操持家务,抚育孩子。我以为对于一个女人来说,这都是顶顶重要的事情。
当我把家里的事都干得差不多了,开始有时间打量这个喧嚣的城市的时候,我突然听到灵魂深处的呼喊。
我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件非常紧要的事情没做呢。
曾经在我父亲意味深长的那一眼里,我看到了他的一个殷殷希望。他希望有一天,我能对着世界大声地讲出我的看法。
从最早的“聋人”到图书馆幽暗的书架,我都在小心翼翼地做着某种准备。现在它们像贮藏多年的种子,再不萌发,就要胀破了。
最主要的是,命运把我抛到了人迹罕至的高原,那里发生过许多惊心动魄的故事,假如我不告诉别人,我对不起冰雪下长卧不起的英魂。
在一个平平淡淡的晚上,我开始了我的写作。那是一间充满了药气的屋子,四周白得耀眼,我仿佛置身雪窟。那天正是我值班的日子,来了病人我就看病,病人走了我就写作。两端发黑的日光灯管发出“咝咝”的叫声,更显出夜的静远。
我的处女作《昆仑殇》得到了很好的评价,算是开了一个不错的头。我知道自己各方面的准备都很不充足,后来去读了文学研究生,仔细地研究这行里的高手是怎样写作的。
写作是一种命运,我已无可逃避。
(选自—毕淑敏《我很重要》,时代文艺出版社,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