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讲劳动法

劳务外包工爱你没商量

2022-06-04  本文已影响0人  永生001

劳务外包用工形式在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中未给予正名,但这种用工大量存在,在上市企业中也不鲜见。

2022年4月14日《华尔街新闻》网报道:准备在创业板上市的“美好医疗”,劳务派遣和劳务外包混同操作,疑似规避监管。

美好医疗的同一家供应商具有“双重身份”,即不但是美好医疗的劳务外包商,还是其委托的劳务派遣单位。

以2021年为例,在劳务派遣方面,美好医疗付给深圳市众信智联劳务派遣有限公司的劳务费用为249.15万元;同期在劳务外包方面,美好医疗又从众信智联采购劳务的金额为1883.18万元。

2021年美好医疗628.11万元的劳务派遣成本和月均劳务派遣66名人员测算,美好医疗平均每月每名劳务派遣人员的工资约为0.79万元。

以0.79万元的工资粗略替代劳务外包人员的工资可以得出2021年美好医疗平均每月的劳务外包人员为537人。

美好医疗2021年平均每月的用工人数为1948人,折算后美好医疗使用的被派遣劳动者数量占用工总量的比例达到30.97%。

2008年1月起《劳动合同法》实施,对劳务派遣用工进行规范,但许多单位使用劳务派遣工,出现同岗不同权,社保福利待遇低等损害劳务派遣工的权益。为此在2013年专门就劳务派遣内容重新修订,提高了准入的门槛和使用范围的限制,以防止滥用劳务派遣制度。

《劳务派遣暂行规定》明确:劳务派遣工只能在临时性(最长不超过6个月)、辅助性(非主营业务岗位)、替代性岗位上工作,使用总量不超过全体员工的10%,然而为了规避这一比例的限制,一些企业“另辟蹊径”地改用劳务外包。

从美好医疗的报道看出,与其签约的派遣企业不止众信智联一家。从事劳务派遣的企业往往几个投资人交叉做股东,注册几家企业,劳务派遣、劳务外包同时经营。劳动者虽在同一单位做工,但经常被更换用人单位,其身份此时是劳务派遣工,彼时是劳务外包工

劳务派遣或劳务外包,这种招人的不用工,用工的不招人方式,使劳动关系不稳定、不和谐。劳务外包员工在现行法律上与外包公司建立劳动关系,一旦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特别是发生事故受到伤害,用工单位与外包单位往往互相扯皮推诿,外包工的合法权益不能及时得到维护。

好消息是《劳务派遣暂行规定》明确:用人单位以承揽、外包等名义,按劳务派遣用工形式使用劳动者的,按劳务派遣处理

《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规定:企业将其业务发包给其他单位,但承包单位的劳动者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场所使用企业的设施设备、按照企业的安排提供劳动,或者以企业的名义提供劳动,以及其他名为劳务外包实为劳务派遣的,其劳动者的人数纳入劳务派遣规定的比例计算。

这样不管是劳务派遣还是劳务外包,只要用工形式一样,都按照劳务派遣监管处理,用工单位要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总算给外包的劳动者吃了颗定心丸

同时提醒广大劳动者不断精进自身的劳动技能和业务素养,提高与用人单位的话语权,摆脱被派遣、外包的困境。

我是永生,从事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二十多年,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点赞和转发,每周与大家分享劳动法知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