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日饮食的不同看两国人际关系差异
2019.3.7.晴
最近一段时间,特别喜欢边吃饭边看一些有关美食的影片作为“下饭菜”。日本拍摄的电视剧《孤独美食者》、《深夜食堂》都是“拌饭佳肴”。中国拍的好的美食电视剧几乎没有,但可以看各地美食纪录片。看多了这两国菜肴的制作,发现一些很有趣的现象。我们先来看看中日两国美食加工摆盘的呈现。


日本菜加工痕迹少,尽量呈现出食物的原样,各种食材也分的一清二楚,基本没有混杂吃到嘴里也不知道是什么食材。
再来看看中国美食的摆盘:


中国制作菜肴重烹调,一盘菜会把各种食材混合在一起加工,制成后很难分清原来食材的模样,甚至吃到嘴里也不知道是什么食物,有时还需请出厨师来询问。
日本菜轻加工,更注重原汁原味。食材间各自独立,基本不混抄,辨析度极高,绝不会发生吃到嘴里不知是啥的情况。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饮食习惯也许会加大地影响人的行为习惯。
中国人制作的菜肴:油汪汪,花花绿绿,热热闹闹,食材间分不出彼此。看起来混乱,实际上就是一个菜。中国的人际关系:也同样喜欢热闹,人与人之间经常不分彼此。你的事是我的事,我的事是你的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混为一谈边界不清,虽然很累但又乐在其中。我们国家也乐此宣传——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日本人制作料理:淡淡的见不到油水,尽管各种料理摆放一盘中,画面感是漂亮,可彼此间几乎不相容,让人一眼就能辨识谁是谁,放进嘴里也不用猜测是什么食物,更无需请出厨师来确认。日本的人际关系:日本人最怕麻烦别人,在公共场合,说话轻声细气。亲人间的关系也非常清淡流于表面,彼此间的边界非常清晰,以至于现在日本出现了一个专门名词——“无缘社会”,那些没有任何亲朋好友的老人死亡,称为“无缘死”。
饮食习惯是否影响人际交往习惯,真如此吗?看来应有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来做进一步的研究确认。
最后,再上两张中日两国宴席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