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把你的点子变成一篇精彩的故事
你们有过这样的时刻吗?脑子里突然闪出一个很棒的点子,但就是不知道如何把这个点子变出来,写成一个精彩的故事?
这是很多作者都会遇到的问题:心中有想法,有强大的冲劲去写,但怎么也进行不下去。有的写到半截,会突然卡壳,无法再写下去了。
这些突然冒出来的想法,其实就是人们常说的写作灵感。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过这样一句话:
“灵感,是天才的女神。她并不是步履蹒跚地走过,而是在空中像乌鸦那样警觉地飞过,她没有什么飘带给诗人抓握,她的头是一团烈火,她溜得快,像那些白里带红的鹤。教猎人见了无可奈何。”
其实写故事,光有灵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从灵感中发散,不断的丰富直到完成一个故事。
蔡骏的《蔡骏24堂写作课》里讲到几个方法,拓展了我们如何从灵感开如发散,运用想象能力和联想的能力,逐渐让故事浮出水面。
我们可以用我们手边的东西去联想,比如,你正在用的笔,你的手机,或是丝巾,电影票等等。那么它们的背后,会不会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然后你可以自己去追问自己,不断的去追问,去丰富你的故事。
如何追问呢?
1、因果联想。
假设故事的所有开始源于一只破碎的手机,这只手机上面沾了血,而且时间定格在午夜12点,那么你会不会去想:这是谁的手机?为什么手机上面沾了血渍,带血手机这个“果”的“因”又是什么?是有车祸吗?这个车祸是偶然还是出于复仇,如果是复仇?那为什么要去撞这只手机的主人呢?不断的去想,不断去追问,直到整个故事丰富起来,人物关系也就立体起来了。
2、相似、相近联想
例如女孩子经常带的一条丝巾,有什么东西和它相似呢?项链,项圈,围巾?那如果平时戴惯了丝巾的女孩子,今天突然戴了一条项链,为什么呢?项链和丝巾分别代表着什么不同讯息呢?看到丝巾想到项链,这些都是利用事物的相似性展开的联想。
3、对比联想
例如衣服,有钱人家的女孩,衣服通常都是款式新颖,新潮,如果对面来位衣衫褴褛的男孩子,他们之间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利用这种对比联想,你的故事就会慢慢的呈现出来。
4、拓展联想
用丝巾举例,丝巾不光可以戴来好看,保护脖子,它还可以起到很多的作用。那么,在此基础上拓展联想,我们可以想道:丝巾可不只可以当作纪念品呢?如果作为纪念品,它的价值在哪里?丝巾作为纪念品,可不可以出现在80年代呢?它身上是不是又具备着时代的特色,与上一代人的恩怨密切相关?所以,丝巾又成了两代人和时代的见证者。
5线索联想
照样以丝巾举例。开始拓展联想,我们知道丝巾有什么作用。它既是美丽的装饰,又是时代的见证者。那它可以当作凶器吗?当确认好丝巾的作用之后,我们可以继续追问,丝巾作为故事的线索,作为杀人凶器,那么凶手又是谁呢?作案时间是什么?动机又是什么?丝巾为什么会遗落在现场呢?拿着丝巾的警官又发生了什么?把这些想清楚了,一个故事的轮廓基本上就出来了。
通过提问挖掘线索、动机等,然后将整个线索组合起来,进行整个事件的推理分析,得出完整解析,完整的故事,这样,你无论怎样写,都不会卡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