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君共赏,朱元璋吟诗作对的那些传说。
在中国历史上,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出生卑微、学历不高,但他却也喜好吟诗作对,而且他的诗作有的很独特、有的很有气魄,令人叫绝。这里,我就给大家分享几个他吟诗作对的趣事,以悦读者。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一)相传,朱元璋“出生布衣”,家境贫寒。年幼时家中父辈还欠有外债。少年时经常以放牛和讨饭为生。一日,讨饭来到了旧县(今女山湖镇)的狮龙桥酒馆,正碰上一群书生在这里饮酒作乐、舞文弄墨。见到讨饭的穷孩子朱元璋,即用当地的俗语调戏取笑他、拿他寻开心。朱元璋年少气盛、不惧羞辱,当即作一首诗来回怼:
叽叽喳喳几只鸦,
满嘴喷粪叫呱呱。
今日暂别寻开心,
明早个个烂嘴丫。
此诗比较粗俗,属于直接骂人的话了。但常言说喜笑怒骂皆文章嘛。此中也可看出朱的性格和志向,“今天你们拿我寻开心,明天个个都烂嘴巴”!说不定将来你们还不如我呢!事实亦正是这样,朱后来做了大明的皇帝,而调戏取笑他的几个书生却默默无闻、名不见经传。这也正应了时兴的那句话,千万不要看不起任何人!当然,这首“骂文士”诗,是特指当时的那几个取笑他的书生,而非全天下的所有书生矣。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二)咏菊
百花发时我不发,
我若发时都吓杀。
要与西风战一场,
遍身穿就黄金甲。
读此诗不由就使人想到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不第后赋菊》诗。两相对照,读者自会有各自的解读。我是感到两诗同有的英雄气概。诗言志,黄巢和朱元璋都干了一翻惊天动地的大事。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三)示僧
杀尽江南百万兵,
腰间宝剑血犹腥!
老僧不识英雄汉,
只管哓哓问姓名。
相传此诗乃朱元璋在一座寺庙里的墙壁上题作。朱元璋转战江淮时,一次和部下乔装来到太平府的般若庵(今安徽境内),这庙里的和尚见他奇特,就仔细询问。朱不耐烦,即提笔在墙上写下此诗。朱元璋登基称帝后,听说当年在庙里墙上的题诗早已不见了,就下令将庙里的和尚押解至京,开刀问斩(传说朱元璋为暴君,杀人如麻):“为什么把我的诗洗掉?”老和尚灵机一动当即吟诗作答:
御笔题诗不敢留,
留时常恐鬼神愁;
故将法水轻轻洗,
尚有毫光射斗牛。
朱元璋听后哈哈大笑,当场下令把抓来的和尚全放了。
图片来自网络(四)金鸡报晓
鸡叫一声撅一撅,
鸡叫两声撅两撅。
三声唤出扶桑日,
扫尽残星与晓月。
相传此诗为朱元璋登基之日所作。前两句说出来的时候,大臣们都暗自窃笑:这叫什么诗呀、也太没水平了!待第三四两句出来后,群臣都信服了。
另一传说,此诗是洪武十四年属鸡年,大年初一朱元璋来到翰林院文华堂,与学士们一起庆贺时所作。
金鸡报晓.图片来自网络(五)朱元璋解缙二字对联成经典
相传朱元璋也酷爱对对联。一日当朝时研读《论语》,其中有一句: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正在此时大学士解缙入朝叩见,朱元璋即以“色难”为上联请解缙对出下联。素有“楹联大师”之称的解缙脱口就说“容易”。朱帝说“爱卿说容易,你倒是说出下联来呀。”解回答:“启稟皇上,臣说的容易就是下联。”原来“色”指脸色,“难”指困难,这里指对父母不给好脸色,怎为孝呢?而解缙的“容易”下联,对上联不仅对仗工整,且又幽默风趣。朱元璋品味后拍案叫绝。此后,“色难”对“容易”,逐成为中国楹联中经典的二字对联,传为佳话。
图片来自网络 文豪解大学士手书.图片来自网络(六)咏燕子矶
相传此诗为朱登基后带领文武百官到燕子矶视察时所作。
当时,来京赶考进士的全国各地的举子们成群结队来燕子矶游玩,被眼前美景引发,竞相吟诗作赋。其中一位大声唱道:燕子矶兮,一秤砣……。许久却没了下文。
朱元璋在一旁笑道:“开头如此气魄,只怕下面不好为续了。”举子们也都无以言对。把山一样的燕子矶比作小小的秤砣,那么秤杆该有多长?秤钩该有多大?这么大的秤、又用它来秤什么呢?举子们拱手作揖向朱元璋请教:“我等洗耳恭听!”
只见朱元璋神情自若、指点江山、大声道来:
燕子矶兮一秤砣,
长虹作杆又如何?
天边弯月是挂钩,
称我江山有几多。
此诗意境宏大,气势磅礴,想像力丰富,手法极为夸张。“称”江山最为出彩,表达了老皇帝的自信心和统治江山的自豪。
举子们及众臣听了都连连称赞,敬佩不已!
乾隆皇帝御碑亭。图片来自网络 朱元璋赋诗.图片来自网络 燕子矶胜景.图片来自网络(七)无题
皇帝一十八年冬,
百官筵宴正阳宫。
大明日出照天下,
五湖四海春融融。
此为朱元璋大宴文武群臣时所作。可读出朱元璋此时躇踌满志的心境。
南京明故宫复原图.图片来自网络 南京明故宫遗迹.图片来自网络 北京故宫.图片来自网络 北京故宫.图片来自网络 与君共赏,朱元璋吟诗作对的那些传说。 北京故宫正大光明殿.图片来自网络 北京故宫皇帝宝座.图片来自网络最后,奉上两张小编和同学们一起游览燕子矶的小照,谢谢观赏!
与君共赏,朱元璋吟诗作对的那些传说。 与君共赏,朱元璋吟诗作对的那些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