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书评有些文章不一定是为了上首页投稿每周1000字

2018-04-17社会的大与小——《微粒社会》有感

2018-04-17  本文已影响10人  4551ff0ad16f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Blue(来自豆瓣)

来源: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302164/

Blue编辑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究竟有多大,这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来回答有着完全不一样的答案。单从地理角度来看,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幅员辽阔,由七个大洲组成,一个人如果靠徒步想要绕地球行走一圈的话,以现在的医疗技术来衡量的话是直到老死都不可能办到的,我们生活的世界显得格外的大。但如果从互联网的角度来看的话,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够和远隔重洋的上司或者朋友进行交谈,这个角度来说的话我们的社会又显得那么的小。

        究竟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大是小,这个问题还只是停留在宏观的层面上来探讨。但如果将这个话题放在微观层面又会是怎样的呢?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学习中,我们习惯的这个世界不管大也好小也好,都是按照约定成俗的规则在运行着。例如我们生病去医院看病,医生会给我们测体温,会给我们开药,但是这个测量的时间和服药的时间基本上比较模糊,什么一天两次一天三次等等。但这样真的是很科学的吗?

        如果我们平常所经历的这些与现在热门的大数据相结合的话会有怎样的奇迹发生呢?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德国知名社会学家克里斯托夫·库克里克编著的《微粒社会》一书就对数据,人工智能可能在我们生活工作发挥的作用给出了他的展望。

        在本书中你会发现作者描述的世界已经不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这个世界,作者笔下的世界是充满数据的世界,我们每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以用一长串的数据来概括来解释。为了便于理解,在前言部分里作者首先列举了一个关于测量血糖的案例。测量血糖一般而言都是在一定的时间里(并没有很精确)对病人进行测量,可能一天的血糖含量高低有人就通过几次测量来确定,但是在作者这里却能够通过数据的力量将测量血糖含量的行为精确到秒,这样的测量数据可想而知有多么的庞大。这些数据才是更加精确的,但是对于医生而言却是非常糟糕的,因为这些数据累加起来已经超过了个人处理的极限。问题就来了,这样大规模的数据出现意味着测量精确性的提高,对于糖尿病人而言可以更加精确地控制胰岛素的用量,对于病人而言是一件好事,但是另一方面对于医生而言却是一件难以实现的事情。这就牵扯出了差异性的矛盾,如何解决这种矛盾呢?

        作者在接下来书中的正文就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读者可以在书中发现这种差异性的矛盾表现的形式太多以至于上升到了“差异革命”的阶段,例如奥巴马第一届任期结束参与第二次大选的时候,媒体大众都不看好的情况下俺爸妈团队居然能够顺利逆袭成功连任,在这背后技术的力量,大数据的力量都有其功劳。

        读者在本书中可以深切的感受到在数据化的未来到来时,人类究竟有多么的渺小,人工智能在数据处理方面的强大。如果到了以数据为王的未来,人类与人工智能机器之间的关系应该如何处理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