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币为什么会渐渐消失?

2019-05-26  本文已影响0人  靠谱的老贺

从上个月办了公交卡后,我竟然再没有用过现金支付。最后一次主动去线下实体店买衣服,是在2011年9月份,那时候衣服裤子动辄上百。吃饭呢,上大学那会儿,是把现金充值到一张校园卡里面,然后刷卡消费;工作后,自己做饭的话,去逛逛菜市场,那里大部分用现金,扫二维码也行;最近半年极少做饭,要么网上叫外卖,要么去楼下的饭馆,基本上全部可以扫码支付了。住宿更不用说,出差时用的携程网、去哪网、七天连锁等全都是线上交易。出行的话,火车飞机买票早已经电子化;短距离的话,一般使用的各种网约车软件,也是网上支付。现在真的想不出,还有哪个场景不能用扫码或者网上支付的。仿佛在不经意间,现金悄然离我们而去。

为什么会这样?换个角度看就很清楚了。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讲到了货币的发展,最开始人们是实行以物换物的等价交换,比如一只羊换一把斧子。但是这个交换有很多缺陷,一是必须要双方都有对对方物品的需求,并且价值相等才能实行一次交换。于是后来,找到了金银作为天然的交换媒介。金银主要解决了之前的交换条件过于苛刻的问题,只要你有需求,用金银就可以实现交换,而且金银充当了衡量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

但是金银虽然便于储存,但不便于携带,而且还会在交易中磨损贬值,甚至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于是,国家通过行使信用担保权力,发行了充当金银面值的纸币。纸币主要解决的是金银不方便携带的问题。纸币的出现,使人们意识到我们交换的媒介其实可以是任何东西,只要他上面被国家赋予了“信用基础”。

我们交换的本质不是纸币的转移,而是“信用基础”额度的转移,纸币不过是一种信息载体,纸币充当了记录“信用基础”的工具。每年国家印发大量的纸币,记录“信用基础”的数字增减。

在互联网时代,记录数字的最佳工具,毫无疑问是电脑,是云计算和大数据。互联网记录你的“信用基础”的转移,不仅没有复印钞票的成本,没有找零的不便;而且互联网能记录你的每一笔“信用基础”的转移,并给予这个转移一个独一无二的时空标签,让你更方便的查询,了解自己的收支情况。

万变归宗,你的每一笔收支,不过是一串数字的变化。所以很明显,在未来互联网的大趋势下,一切媒介都变得数字化;纸币和金银不过是在特定的历史舞台上的被发明的提高交换效率的工具,它理所当然会被更有效率的工具代替。

载体可以多样,但交换的“信用基础”将一直伴随你我左右。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