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6-3 从头再来
今天和老董说起了,他同事孩子出国留学的事儿,他说他就不赞成孩子出国,既花钱,而且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那个跑那么老远,对孩子自身也没有什么好处。当时我是持反对意见,我觉得,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为了来体验各种各样多姿多彩的生活的,只要在你能力允许范围内,能够去经历的,能够去体验的,我赞成所有的都要去体验一下。我们很多人,都在日复一日的重复着前一天的生活,生活过得枯燥而乏味。自己也觉得,人生单调而没有意义。这样的人生,25岁的时候,就已经死了,只是在等着75岁或者85岁时候的埋藏而已。
就拿我们家儿子现在去不愿意去上学,想要去外面打工这件事来说,其实从内心深处来说,我不是特别排斥,因为我觉得这是他自己的选择,很多事情都需要去体验,比如说他觉得,他想去体验一下学校以外的生活,去体验一下打工的生活,想早一些迈入社会,好,我允许,因为很多说教,对于他来说他体会不到,所以也接受不了,只有让他自己亲自去体验了,他才能体会到这种,不管是乐趣也好,痛苦也好,那都是他自己的体验。如果他觉得不要学历,不用学习,他就能够幸福快乐的度过他的一生。那也不错。如果他觉得学历低,限制了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那他自己就愿意从新回到学校,开始学习。很多家长会觉得那样是浪费时间的,高中时期只有三年时间。是的,如果说是孩子愿意学习,有自己的学习目标,那孩子就走正常的考学的路线。可是现在,他已经无心学习,如果还要把它禁锢在学校里,结局就是在浪费时间。如果。当初我在他第一次产生想要休学,想要去外面体验生活的时候,我就放手,让她去体会,去体会打工的难,那么有可能他现在已经能够把心收回来安安心心的来学习,可是,做父母的总是,在担心孩子,总是在控制他,不给他体验的机会,致使他直到现在也没有,真正的把心收回。
记得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让人最心寒的亲子关系:孩子对父母,边依赖边嫌弃;父母对孩子,边付出边抱怨。孩子的依赖,成了理所当然;父母的付出,成了理所应当。孩子小时候,父母伺候吃喝拉撒,却抱怨孩子不听话,学习不好;孩子长大后,父母买房子看孙子,却抱怨孩子不懂事,没有出息有什么办法可以遏制“孩子对父母,边依赖边嫌弃;父母对孩子,边付出边抱怨”的现象?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做“70分的懒妈妈”,减少付出,适当放手。
有什么办法可以遏制“孩子对父母,边依赖边嫌弃;父母对孩子,边付出边抱怨”的现象?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做“70分的懒妈妈”,减少付出,适当放手。
一次放手换来的是一个更懂事更体贴的孩子。曾经看过教育专家尹建莉老师的一段话,她说:
“强烈的母爱不是对孩子恒久的占有,而是一场得体的退出。母爱的第一个任务是和孩子亲密,呵护孩子成长;第二个任务是和孩子分离,促进孩子独立。”
的确,我们既要使孩子感到满满的被爱,又要帮助他成为独立的社会人。做父母的,需要有足够的心胸与智慧,让爱与责任陪伴孩子成长。
让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和孩子一起成长,通过学习,成为一个智慧妈妈,能够给孩子指引,给孩子满满的爱。
感赏自己重新开始写简书,安抚孩子爸爸焦虑的心,平静面对一切。
投射我自己能够快乐起来,重新安排自己的生活,让我体验更多的多彩人生。
投射孩子体验一下生活的另一面,能够更全面的认识社会,也找到自己的生活目标。
投射孩子放下对我们的对抗情绪,真正能够静下心来考虑自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