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群的衰落在于管理的缺失

2017-03-12  本文已影响0人  轩律

我加入某个微信群有两年多,在诸多微信群中这个算是最“高龄”的一个,自认为可以有回忆过去的资格了。
这个微信群成立不久,我在阅读某个关注的公众号文章的时候收到了一个二维码,文章示意可以扫码加入他们的微信群。我怀着几分好奇扫码之后,感觉好像进入了遥远的雅典城广场。在群里发现有很多天南海北的人,聚集一起畅谈敏感的政治与真实的经济。讨论中少了现实中的许多顾虑,常常出现针锋相对的言论,激烈却有理性的辩论,连我有时也只有围观的份。庆辛的是在群友们直抒胸臆的观点冲突之下每每能达成更多的共识,收获更多的智慧。但是,群里也并非完全自由自在。群主“老汉”是我关注的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人员,默默维持着该群基本的秩序。群里的规则实在不多,我记得当时只有:
一、请修改群名称表明您所在的城市和行业。
二、禁止发广告和淫秽图片。
群主的这个规定刚开始被绝大多数的人默默遵守着,偶尔有出格的群友还有主动@他以示提醒,甚至移出群外。
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觉得群里有了一位人妖之后,微信群的氛围就有了更多变化。这位人妖不以真性别示人的行为很难说是尊重群友,而且这种行为深层的反映了该人一种猥琐阴暗的心理。果不其然,他在群里的言谈水准实在是某些群友差了许多,毫不客气的用垃圾的话语霸屏而不见其自省。一个观点要能引发讨论至少要言之有物,这类人只管抛出一个又一个偏激的观点,少有摆事实讲道理,更遑论严密的理性逻辑。令人可悲的是这类人的言论没有被制止,却获得了部分群友的认同,视之为人才。而那些有能力与之有力辩论的人,几番纠缠之后都逐渐沉默,甚至不愿再与其待在一个群。如今想到他们的离去,还是心怀遗憾。
这位人妖常常发表一些偏激的观点,基于生活中对人妖的肤浅认识这并不出乎我的意料。但他居然没有受到群友们友好氛围的熏陶而改变,让我非常感伤。更可悲的是某些群友的态度,别人已经把你当成发泄情绪的垃圾桶,而某些群友还高呼那些狭隘观点的英明正确。情绪宣泄大都出于偏激心态的人,他们往往片面地从一个角度、一个层次看问题,过于强调主观感受的合理性和正当性,要么无视其他见解和主张,要么将不同意见说得一无是处,在极化的情绪中丧失了对客观世界的正确把握。在此断言,走向狭隘将是这个群发展的必然归宿。
  当今社会,多元化趋势明显,每个人的知识背景、生活经历和兴趣爱好各不相同,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出现一些不客观的认识、不理性的情绪,并不奇怪,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是应该予以包容和尊重。交流中若要得到思想上的硕果关键在于包容和尊重言论的土壤。理解包容就是要相互尊重,不是为了保护某一个人的权利而侵犯到不特定多数人的利益。群主对出格的言论不该视而不见,而应当有所制止。从组织管理的角度,尤其应该重视这些情绪产生与扩散,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宽慰疏导,防止个人的偏激认识和主张,发酵放大成为整个群体的极端共识,防止激愤心态不断堆积沉淀,伤害和割裂群体的共识。那样只会制造群体对立和混乱。而在一个没有有效激励机制的群体中,能有全面认识和理性表达人必然会遭遇逆淘汰。优秀人才的退群成为不可避免的后果。
  毋庸讳言,我们今天的社会,利益关系纠结,社会矛盾问题不少,食品安全的担心、环境问题的恶化、未富先老的隐忧、收入差距的不平等等那一个话题都会挑动许多人的情绪,但要看到这是快速发展过程中积累的问题,解决起来必然是要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之上,不单纯以一己之喜好作为采取对策的依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兼顾正反两个方面,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来调整心态、面对困境、化解怨气、凝聚社会建设的正能量。
  社会学研究证明,与理性心态相比,偏激情绪及其衍生的极端主义思想,由于逻辑简单、立场偏执、态度纯粹,颇有鼓动性和影响力,经由互联网络力量的放大,就更容易激发出盲目躁动的“集体无意识”。认识到这一点,组织管理者尤其要主动创造条件让各行业阶层的群友充分辩论博弈,在沟通交流中寻求共识共同进步,寻找最大群友的公约数。
这个群已经完了,还好不是社会整体的失败。最后祝愿生活中的群友们能把知与行统一起来,用情与理唤醒共识,我们就能最大限度地凝聚起破解发展难题、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一股积极力量。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