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之道潜能发掘营 【知识IP】文章合集

职业潜能,我该如何发掘你

2017-05-24  本文已影响37人  职场老学姐

让我去摔跤吧,爸爸~

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能,但如何才能被发掘出来?我们经常走着走着,忘了“初心”,忘了“自己是谁”,甚至不知道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听过很多道理,却依旧不知道过的是怎样的人生。为什么会这样呢?应该如何去做呢?听完胡一刀老师的《如何发现自己的潜在优势》和易仁永澄老师的《目标管理——找准一件事情持续做下去》,结合《摔跤吧,爸爸》电影实例去谈谈我的一点感悟。

一、小心身边的坑

来自豆瓣

电影中,父亲跟母亲商量要把两个女儿训练成专业的摔跤运动员,母亲担心的是:女儿受伤怎么办?这不是男人的运动?女儿们这样训练,以后没有男人愿意娶她们怎么办?

在我们发掘潜能的过程中,无论是家人还是朋友甚至领导同事,这些人都会时不时给我们出主意、泼冷水,但是他们却因为受到种种限制,常常误导我们,比如“时代背景的差异、人生经验的不同、所处阶层的区别、知识结构的局限、结果导向的限定”,他们用自身认知系统内的有限经验,影响着我们对潜在职业优势做出的判断。例如:

1.父母是否会建议你去考公务员,说做了公务员怎样怎样好,你最适合做公务员了,钱多、稳定、轻松还离家里近,但其实你是本质潜能是不适应公务员工作体制的;

(时代背景的差异:时代背景不同的人,价值观会有很大的差异,对不同职业的认知也是有差异)

2.老师是不是经常说你打游戏不好,浪费时间精力,但其实你可能非常擅长游戏环节设计,游戏体验测试;

(知识结构的局限:每个人所关注的知识架构领域并不同,他人从自身领域给你别的领域建议,就会存在一定的误导。)

3.领导表扬你擅长新媒体运营,写的文章可以跟市面上的10+爆款文相比,但其实你写一篇文章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找了大量的文章左抄抄右改改,刚好公司缺一个做新媒体运营的人,前期又不想额外投入太多招新人,于是觉得你有潜力,鼓励你往这方面发展;

(结果导向的误区:公司关注的是利益结果,公司整体协度,够用就好,是一种短暂的价值,并不能为我们更好地发掘以及锻造自己职业优势产生积极的影响)

4.电影里,当两个女儿每天早上5点起床跑步开始训练,全村人都在笑话她们,觉得她们姑娘家,按印度习俗,到了18岁就是要嫁人的,怎么可能成为摔跤运动员,更别说代表国家队出征

(所处阶层的区别:同一阶层的人给到的建议或谈话,不够深远的格局和眼光,对于你潜能的发掘和阶层的挣扎是毫无帮助的)

小心身边的人和自身的格局眼界带来的认知错误跟局限,无论建议者的出发点如何,我们要对接收来的信息加以判断,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甄别,筛选,调查,保持客观理智的思考,以免掉进坑里出不来,导致职业潜能不能充分发挥。

二、寻找优质外力

“你身边的朋友是什么样子,你大概也就是什么样子”,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你身边的朋友家人对我们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有时候我们在身边群体固化的圈子里,是很难听到一些对于我们自己是有突破性指导的意见,因此我们需要向优质外力拓展学习,突破思维定式,突破自身的认知系统和日常习惯,争取优质资源进行更新重组。

1、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留意发掘潜能:匹配满足企业需求的潜能、企业内外部的业务联系、不要只看到本企业本部门在做的事情,多维思考,发现自己更多的可能。比如你是普通的会计,你除了能做好本职财务的工作,也擅长个人理财管理、成本控制,通过这方面的知识积累跟精进,将来也能往理财顾问、理财培训、理财专栏作家方向等发展;生活中有洁癖的人,擅长收纳管理,能否也写一本《家庭收纳1000例》出来;电影中,爸爸就是从女儿在学校的一场打架中发掘出女儿摔跤的潜能。

来自豆瓣

2、利用“互联网优势”寻找优质的外力平台:知乎、在行、分答、豆瓣、社区论坛、行业社群、网课等。

随便上面所提到的平台都会有许多实践者总结出来的经验,有付费的,也有免费的,在互联网的时代,能找到的资料太多了,在这些平台搜索关键字,只要你去搜,没有你搜不到的。你需要做的只是甄选出你需要的信息。我们经常发现,学校里学的知识总是不能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理论跟实践还是有一定的差距,通过互联网,我们能从一个个知识网红,一个个话题回答者,了解到不同的从业真实情况,这也就避免了我们一个个潜能去试错,也从专业人的经验中避免走了很多弯路,为自己争取了时间。

电影中,爸爸就是两个女儿的优质外力。他有摔跤的实力,以前就是一名优秀运动员,老年后,片头中一样把一个实力运动员给摔倒。他还有大的格局:要让印度的国歌在奥运会上响起,所以比起只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的国家队教练强多了。父亲的目标是做世界第一,没有第二。也难怪女儿听教练的话作战,屡屡战败,听爸爸的指导,一路打到奥运冠军。

来自豆瓣

3、利用“价值团体”来发掘潜能:避免单打独斗,加入适合自己成长加速的团体组织,自己闭门造车,你永远不知道你造的车是什么水平,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电影中,少年时期,爸爸就找了堂哥作为女儿的陪练,在堂哥能力越来越弱之后,又不断参加比赛,去找更强的竞争对手实战,从乡镇的比赛,到全国的比赛,再到世界奥林匹克,一步步递进,打磨能力。

来自豆瓣

三、科学地刻意练习

电影中,爸爸说到:

Medalist don't grow on trees ... you have to nurture them ... with love, with hard work, with dedication.

金牌选手不会从天而降,你必须用热爱、刻苦和投入来浇灌他们

1、找一件事坚持做下去。

为什么是一件事呢?我想上进多学还不行?对不起,人的精力跟时间是有限的,一个阶段做一件事就够了。多少人的努力只是一种假象,让自己看上去很忙很上进,总做一些无用功感动着自己,最终只是碌碌无为。时间管理的课听一听,美剧每天看,视频剪辑也去学,一天的时间安排精确到分,每个时间该做什么都安排好,但是总有突发事件打断计划,一打断,开始焦虑、怀疑、痛快,所以有些勤奋看起来是努力,但其实是一种战术上的努力来掩饰战略上的失败而已。

所以影片中的Geeta涂指甲油,留长发,偶尔偷吃零食都是对自己摔跤事业的分心,对我们平常人来说是很正常的事情,对运动员来说却是意志动摇的陷阱,如果不控制好分心程度,会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导致对专业性的妥协。

为什么现在的体育运动员也化妆,也涉猎娱乐,那还不是他们成名之后才做的事呀?夺冠前还不是老老实实训练训练再训练,一个阶段就做好一件事情。

来自豆瓣

2.科学地打磨技能

专业书本可以让你巩固知识,专业的老师能带领你进行科学的训练,科学地打磨技能,一定是领域专业人士最懂的,电影中,教练爸爸在给两个女儿训练的时候,从小就开始严格的体能训练,严苛的饮食计划,体重控制,专业动作讲解,赛制分析,竞争对手动作分析等一系列的科学方法。

3.产生价值,保持生命力

职业潜能不是自己的兴趣。心情好时玩一玩,心情不好就荒废掉,兴趣是即使别人觉得多不好,你也完全可以自嗨的事,只要你开心就好。但是职业潜能不行,职业潜能是要在社会工作中,给他们给社会给企业产生价值的东西,你只有为他们带来价值,也才能让他的势能发展得越大,你的职业发展道路也才能越走越宽。

我是尾巴:

当然我们的目标不是像影片那样沉重,需要改变一个民族的历史局限,要拿奥运冠军。影片是一个极限的展示,深刻展现出荧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目标定位,也许我们只是需要找到一个适合自己、不易被取代的职场技能而已,因此我们只需要避坑、借力、坚持下去,职业潜能还是非常容易就被发掘出来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