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随想
雪橇小人配乐版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使用具象的手段,演绎小人命运的跌宕起伏。眼睛跟随画面快速移动的同时,揪心着小人的坎坷人生,耳边的音乐声不怎么起伏了。关闭画面,音乐却从心底响起来了。
那时候,刚开始流行经典音乐。我买了一盘理查德•克莱德曼演奏的钢琴曲磁带,其中就有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每天业余时间,反复播放反复听。耳熟能详了。恰好我楼上的同事,也喜欢看书听音乐。这样,在冬天的晚上,他在电炉子上炖一锅冬果梨,拿出一瓶青岛红酒,轻轻用櫈子腿敲敲楼板,我便躲过热闹非凡的其他宿舍,溜进他的房间,关上门,调暗灯光。桔黄色的灯光下,一碗冬果梨水,一杯红酒,一对文艺青年,聊音乐,聊小说,聊人生,聊未来。伴随着《命运交响曲》,郑义的《老井》、刘心武的《钟鼓楼》等等,都在我们的“推荐”下搬上了荧幕或荧屏。当年,这首曲子是那么的激荡。
渐渐的,压力接踵而至,工作的,生活的。不合群的我,躲在宿舍,把音量调到最大,一遍又一遍,一遍又一遍的听着这首曲子,从中感受力量。那时候,他是那么的鼓舞。压力越来越大,音量已经无法继续调大了,活着是那么的艰难。走出去,散散心吧。
金城剧院的售票预告《活着》(张艺谋)。当时被封禁的片子啊。或许现在虽能看到,但貌似仍未解禁。看!
历史层次清晰,社会、人物、故事真实。电影拍的很好。
回家后想办法借了一本余华的《活着》。凌晨四点多,一口气就读完了。文字给人的压力,远强于电影画面对人的冲击。很压抑。以至于无法排解。今年夏天去建水的朱家花园,都没有那么压抑。关灯,睡觉。一行热泪猛地涌出眼眶,湿了枕巾。竟然没有哭声。不是因为富贵,也不是因为自己。也许是为了人生吧。
从此之后,《命运交响曲》已经不那么激荡,不再那么鼓舞。活着,好好的活着,不要遭遇富贵的遭遇,就是人生的意义。《命运交响曲》把我的命运,最后又交给了我的人生。
人的一生,是一段一段的。每一段都有不同的意义和价值。李子勋说:“其实人的一辈子,都在完成自己。”
完成了的自己,便是完全的自己。
秋夜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