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是内生的,还是外在的?(2)

2024-07-31  本文已影响0人  乐德乐

前文中,告子将杞柳这种材料类比为本性,而将杞柳做成的杯子类比为义,孟子没有正面论述仁是内在的本性,也没有说明为什么义就是仁的表现,而是从告子的喻体上指出其漏洞,纯粹是一种逻辑辩论,而不是理论论证。

告子于是换了一种说法,他说:“人的本性就像奔腾的河水,东边的河堤决口了,水就往东流,西边决堤了,水就向西流。人性不分善与不善,就像水本身没有一定要向西流或向东流一样。”

孟子却说:“水确实没有一定要向东或向西流,但难道水之性不分高低吗?人性的善,就像水总是要往下流。人的天性没有不善的,就像水一定是往下流的一样。如果用手拍击水面,水花飞溅,可以越过头顶;用堤坝阻挡水流,水流腾涌而行,一直可以到达山上。这难道是水的本性使然吗?这是人为造势造成的呀。人性虽善,但照样可以做坏事,道理是一样的。”

在告子看来,水无常性,人们可以让其东流,也可使其西流,完全是人为干预的结果,但在孟子看来,水看起来变化万端,但其本性就是要从高处流往低处,这就是它的常性。

因此,告子的这种类比依然是站不住脚的,经不起孟子一驳。其实用比喻的方法进行论证,本身只能是一种形象化的辅助论证,不能代替理论论证本身。

告子说:“生之謂性。”这句话不能大而化之解释为“天生的东西是本性”,等于什么也没说,这个生并不是天生之义,而是“生命”之义,生命的本质是运动和知觉,所以才有下文狗性、牛性与人性的类比。而孟子所谓的人性是形而上的普遍意义上的性,并不依赖具体的生命而存在,也就是说,告子所谓的性,相对于孟子所说的性,是后天的。

孟子就问:“生命就是自然的人性,是不是犹如说白色的就叫做白?”

告子肯定地说:“是的!”

孟子继续问:“白羽的白,就是白雪的白,白雪的白就是白玉的白,是吗?”孟子按照告子的逻辑,说的是白是一种自然属性。

告子回答说:“是的。”

孟子于是反击道:“那么狗的本性,就是牛的本性,牛的本性就是人的本性吗?”孟子这是就生命的自然属性而言。

不少人认为,孟子在此采用了语言结构的相似性进行了诡辩,漏洞百出,经不起推敲,其实是他自己没有完全领会辩论双方的真正意图。

【《孟子》简读之告子篇001】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