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光彻底澄清,鸦鹊不敢飞过
水光彻底澄清,鸦鹊不敢飞过
作者:触雷
《西游记》原文:
二神道:“大圣一向久困,小神不知几时出来,所以不曾接得,万望恕罪。”行者道:“既如此,我且不打你。我问你:鹰愁涧里,是那方来的怪龙?他怎么抢了我师父的白马吃了?”二神道:“大圣自来不曾有师父,原来是个不伏天不伏地混元上真,如何得有甚么师父的马来?”行者道:“你等是也不知。我只为那诳上的勾当,整受了这五百年的苦难。今蒙观音菩萨劝善,着唐朝驾下真僧救出我来,教我跟他做徒弟,往西天去拜佛求经。因路过此处,失了我师父的白马。”
二神道:“原来是如此。这涧中自来无邪,只是深陡宽阔,水光彻底澄清,鸦鹊不敢飞过,因水清照见自己的形影,便认做同群之鸟,往往身掷于水内,故名鹰愁陡涧。只是向年间,观音菩萨因为寻访取经人去,救了一条玉龙,送他在此,教他等候那取经人,不许为非作歹,他只是饥了时,上岸来扑些鸟鹊吃,或是捉些獐鹿食用。不知他怎么无知,今日冲撞了大圣。”
行者道:“先一次,他还与老孙侮手,盘旋了几合;后一次,是老孙叫骂,他再不出,因此使了一个翻江搅海的法儿,搅混了他涧水,他就撺将上来,还要争持。不知老孙的棍重,他遮架不住,就变做一条水蛇,钻在草里。我赶来寻他,却无踪迹。”
土地道:“大圣不知,这条涧千万个孔窍相通,故此这波澜深远。想是此间也有一孔,他钻将下去。也不须大圣发怒,在此找寻,要擒此物,只消请将观世音来,自然伏了。”
—————————————————————————————
与吴承恩笔下的不少大篇风景描写不同, “鹰愁陡涧”的风景之美虽然是由二神口中说出、悟空的耳中听出,让人感觉却是身临其境。
此处极力刻画“鹰愁陡涧”美学的核心在于一个纯字,可以理解为纯净,也可以理解为纯粹,或者是纯美,在各路妖魔鬼怪翻江倒海之下的“鹰愁陡涧”,因为这一个纯字,越发突显了其遗世独立的孤独之美,一如在俗世红尘中苦参静修的佛法,本自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王阳明曾言:“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既来看此花,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文字之属,虽仗编排,文学之美,却靠唯心。翻开来看只是或厚或薄的一本书而已,如何能给人渐入其中的精神引导,说白了还要靠思想、靠信仰,文字只是铺了一条路,引导我们进入那个信仰的世界,才是小说的最大价值。
人不是独立的,思想更有皈依的,他们要依附到现实的媒介,才能蓬勃成长。
事实上,社会越是发展,古典名著越是经得住时间的考验,正是因为精神与信仰人类永不过时的发展主题。
普罗大众喜欢《西游记》的大闹天宫;
迁客骚人喜欢《西游记》的传经布道;
创客时代喜欢《西游记》的独自上路;
企业培训喜欢《西游记》的团队组合;
影视文化喜欢《西游记》的丰富想象;
流行歌曲喜欢《西游记》的大王巡山;
甚至官场政治也喜欢上了《西游记》大小妖怪的来来去去… …
而如果我要说这一切都只是表象,在大开大阖嬉笑怒骂之际,突然来个万籁俱寂且又千里传音,意在昭告我们如何勘破红尘参透佛理,你会信吗。
是的,这才是《西游记》的精华所在。
这才是我们文学创作永葆青春的真正方向。
很多小说写得热热闹闹,文笔不可谓不美,但是没有思想,没有信仰,不能怪别人过目即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