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开背经14:发明真妄二本,生死根本与菩提涅槃元清净体

2020-07-10  本文已影响0人  东开

标题1:东开背经14:发明真妄二本,生死根本与菩提涅槃元清净体

标题2:学佛必看,修行不得菩提,皆由不知二种根本

要背诵的这段经文如下:

佛告阿难: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 ,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云何二种?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由诸众生 ,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

注音:及魔眷juàn属,欲成嘉馔zhuàn,无始菩pú提涅niè槃pán,枉wǎng入诸趣。


惭愧啊,天色渐晚才开始老老实实地坐在电脑前写字。这两天的经文字数少,而且顺口,背诵并不难,但是自己给自己放假了。再回来想接上就觉得好像差点什么,以后还是不要轻易松懈,继续打起精神来!

这段经文中的话太经典了!看讲义就特别痛快,有那种“后文解前文,前文解后文”的感觉。当时挺爽,但是过后自己又说不出来,这一点还是很惭愧的。

我试着想象着写给三年前刚接触佛法的自己吧。那个时候是很浮躁的,现在虽然静不下来,但那时是坐都坐不住。

想起第一次读这段话的时候,和现在背《楞严经》的目的是一样的。就是,很明显这段话很重要,后面那两句根本,如果不明白的话,就先背下来。

第一句是:“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怎么解释它呢?之前的经文也有一段,“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 ,此想不真,故有轮转。”不知道这两句可不可以划等号。

如果我第一次接触这句话,我不会像现在这样想去找另外的文字来解释它,而会想把这句话记住,然后用它来解释其他的事。比如不开心的烦恼、人与人的隔阂、自己对自己的不满,还有些人可能会遭受过巨大的苦难,或者童年的精神创伤等等。那时候的自己不会去想根尘识、真心本来面目这样的词,更没接触过真如,实相,般若这样的概念。但我相信一种平等的基础理念,知道万物有灵,知道佛菩萨面前人人平等,渺小的蚂蚁和巨大的大象都是轮回的。

要是从“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这句话来看,这两个根本的地位应该是很高的,因为它把声闻缘觉都排斥了,对外道魔王也毫不留情。这两个根本应该可以冲当照妖镜的作用,拿它一照,可以用来判断一些事情。往错误的道路上走了,“纵经尘劫,终不能得”。以前的思想是走近路可以更快,走远路可以看风景。现在拿“两个根本”来对照的话,就会想到,我一天到底在做什么,这辈子到底有什么意义,就这样一天又一天,或者是重复的工作,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反正是又度过了一天,大家都是这个样子。有点“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的感觉。

第二句是“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讲义中的解释实在太好了,感觉超出了我的范围,一句话都不舍得扔掉,觉得真应该耐住性子多读几遍,必能有大收获。如下:

次释真本。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此出真本名。真妄二本,俱称无始者,如金与矿,二俱无始,不可分谁先谁后。菩提译云觉道有三:一曰真性菩提:此以理为道也。即众生本觉,法身之理,不变随缘,随缘不变,乃是妙真如性,故曰真性。二曰实智菩提:此以智慧为道也。即众生始觉,根本之智,照彻心源,无明皆尽,所得真实之智,故曰实智。 三曰方便菩提:此以透机施教为道也。即自觉已圆,然后觉他,以后得智,观机施教,广开方便之门,故曰方便。

涅槃译不生灭亦三:一曰性净涅槃:自性清净,一尘不染,故曰性净。二曰圆净涅槃:真无不圆,妄无不净,故曰圆净。三曰方便净涅槃:随缘方便,示现生灭,故曰方便净。

此三菩提、三涅槃,前一皆属因,是性具;后二皆属果,是修成。此真本,取众生本具觉性,如如理,与如如智,应属真性菩提,与性净涅槃耳;菩提属智,涅槃属理。元清净体者:清净有二:曰自性清净,与离垢清净。此属自性本元清净之体,并非澄之使清,本来离烦恼浊故,即显为真性菩提;亦非治之使净,本来离生死染故,即显为性净涅槃。此体一切众生,本来元具,不假造作,不待修成,故曰元本来也清净体。此体无他,即汝现今根中所具,圆湛不生灭之性,名为识精,元是妙明之心,并非磨之使明,乃本来自明,虽处长夜昏暗之中,其性不昏,故曰元明。在眼能见,在耳能闻,在鼻嗅香,在舌尝味,在身觉触,在意知法,虽分六和合,元是一精明,此为真本,修行当取为因地心者。

又识精者,第八识精明之体。此体虽带少分之妄,究竟全体是真。如捏目所见第二月,全体是真月,但多一捏之妄,放手全真。在众生现前身中,舍此则无真可显,故阿难求索真心之后,如来十番显见,即显此也;请修之后,所指入门,亦指此也。五卷诸佛证云:‘汝复欲知无上菩提,令汝速证,安乐解脱,寂静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验知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决指根中,见、闻等精,识精为总,六精为别,六精本是一精也。

如来首显见精者,即示真本也;文殊独选耳根者,即用真本也。须知此经宗要,即是舍识用根,前普判误认科中,首明之,此中再明之。第四卷末,若弃生灭,守于真常,生灭者,识心也;真常者,根性也;复重明之。此皆出自如来本意,有以此处,见其名为识精,便不敢认为真者,误矣!岂不观元明,元清净之语乎?

能生诸缘者:以识精即第八阿黎耶识,本具精明之体,由此识体即如来藏,能摄一切法,能生一切法,故曰能生也。 诸缘指能缘所缘,有二种:一、八识能生,见相二分,见分为能缘,相分为所缘。见分乃转本有智光,为能见之见分,要缘八识本体自证分,八识由无明力,晦昧真空,而成顽空,本无可见,见分定欲见之,于是空晦暗中,结暗境而成四大之色,带起相分,为见分所缘之境;而本生识海,还是缘不到,故曰缘所遗者。二、即七转识,由第八识,相分境界而生。论云:‘境界为缘长六粗,’长即生义。前四粗,即是七转识,各有能缘功用而六识能缘之力最胜。,所缘即一切万法,皆从识生,而为所缘之境,故曰诸缘。

缘所遗者:此一缘字,作二解:一、以转识能遍缘一切,而不能反缘,本生识海;如眼有见,能遍见一切,而不能反见自眼。既不能缘本识,则菩提涅槃元清净体,非失似失,故曰缘所遗者。二、缘者,由也。由诸众生,迷此识精元明之体,迷则虽有不知,非遗失等于遗失,是谓缘所遗者。问:‘第七识能缘第八见分,岂不能反缘耶?’答:‘七识虽然能缘第八见分,因执之为我,故落于非量,必遗元明之体,正是缘所遗者,非同如如智,缘如如理,现量昭然可比。’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