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乡野

2020-09-06  本文已影响0人  䳿繧巇

印象中的乡野,无非是沿途尽是望不到头的金黄的麦地,或是如阶梯般的稻田,远处是遍布墨绿的低山和一条平坦笔直的公路,也可能是一条蜿蜒的水泥路,但路的两旁定有不是闪过视野的电线杆。

若是再想象得美好一点,那在低山的山脚就该架个凉亭,种一园的菊花,每到夕阳余晖时便有了几许“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味了。山腰便应修上几间砖瓦房,那边须是青砖黑瓦,否则便丧失了山的美观。

其实不然,那番景象该是画中的,且是古代的中国画中的。且不说一园的菊,光是青砖到现在便是鲜有的了,倒是在“乡野”的村口修起了红砖厂,砖厂两边的山丘被张着血口的机械强行扒去了那层墨绿的,最为完美的青衣,漏出了血肉颜色的截面。

通往村子的路自然是曲折的,这是自然所造就的地形,亦是被人设计的工程。路的一侧是陡然向下延展的坡田,而另一侧,便是几间杂草丛生的孤房。野草如毛发般从路的两旁的裂缝里生长出来,肆意地延伸着,参差不齐,暗示着荒芜。也好,乡野本该如此。

路继续向着远处的山脚蜿蜒着爬行,天空仿佛变成了低矮的穹庐,笼罩着一片死寂,覆盖着一层晦暗,全然失去了乡野该有的生气和灵动。

这本不是乡野。

车轮在积尘的路上碾压,倒是扬起了如雾的尘埃,可这没有雾的神秘,没有雾的灵气。就如同焦躁的人心般浮躁。

路上,能看见那座山顶部的一块裸露着的、拱门似的石头。可也仅是看见而已。

渐渐的,路显出了它的尽头:几家人户的门前。倒也有小园几许,却收不住一点春光,倒放出几许秋凉。满地的零散的落叶,我很少刻意去踩,因为这时的落叶并不会发出冬日中的那般清脆的声响。蝉鸣也没有了,只剩下了挂在书上的随风摆动却不掉落的蝉褪去的空壳,倒是相对着的篱笆里的几只鸡鸭不停地鸣叫,混杂着几声寥落的鸟鸣,在这村中回响。或许这就是真正的、乡村的秋天了:没有迎风怒放的满园秋菊,只有路旁肆意生长的无名野草;没有沁人心脾的十里桂香,只有四处飞扬的灰尘埃土;没有漫山遍野的缤纷落叶,只有少许零星的残枝败叶。或许生活也是如此,没有想象中的美好,缺失风雨后的彩虹,只剩下满目疮痍的未来、一条崎岖不平的道路和一个不可预知的未来。

正如童话中的公主总被骑士救出,是因为恶龙并不会伤害她,可公主最后却嫁给了王子。事与愿违,早已成了生活的常态。

这接近了乡野。

可它还缺少乡野的灵动,缺少些隐含的生机,丢失了蕴藏的蓬勃。

更完整的乡野,或许隐藏在那座山中,那座只有一两条人踏出来的小径的山。

墨绿色的山,它的里面仍是墨绿色的,岩石树根的青苔、地表石缝的灌木,无不透露出一派绿色。树冠构成了不均匀的墨绿色的屏障,把黯淡的光线隔得更暗了,却透出了一派幽静和安宁。走在小径上,不时会被一株带刺的灌木划破手臂。树冠渐渐向后退去,眼前却是陡然一亮——山顶到了。

那块拱门似的巨石屹立在此,说它像拱门还不够贴切,它更像是诱捕猎物的陷阱:一块石柱支撑着一块庞大的板石的一端,板石的另一端放在地上。从此眺望,虽不能看见夕阳西下的磅礴,感受到旭日东升的朝气。可天却变得开阔了,看见的不止村落,还有那条积尘的路、一片墨绿的山林和一块块错落有致的田地。

这或许并不是最纯真的乡野,可它已无线接近于乡野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