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5一周半:中国地理·小数·中秋灯谜会
开学一周多以来,我们在主课教学上,开启了以下一些内容:
(一)晨读:诗词包括中秋诗歌(《秋月》,“飞花令”的月字诗),到古诗词中的地理(《凉州词》、《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敕勒歌》等),到诗经的一些相关内容(《蒹葭》)。
经过一个暑假的长文挑战读书打卡,孩子们的识字水平和朗读品质有显著进步,我期待五年级是真正能够进入到基于文本阅读的自主学习,也为这个地理板块提前编了读本,给孩子的学习以抓手。除开自编读本,我们的班级图书角也会提供相关主题高品质的书籍,鼓励孩子们借阅。
五年级的晨颂(李雨桐写绘)(二)主课:中国地理板块
开学第一天我们在圈里采访了各自的家乡,以及暑假里去过的地方,以北京为基准坐标,请孩子们根据家乡和北京的相对方位,站出一个“中国地图”来。
作为中国地理板块的启动,我请每个孩子在纸上画了画自己心目中的中国地图,可以在地图上标注一些自己知道的地方。这是每个人心里中国的样子,代表了我们对这片土地最初的理解,不需要参照真实的地图,因为在每个人对中国的感受都是独一无二的,来自我们的父母家乡,来自我们曾经用脚步丈量过的土地。
这个孩子了解中国不少地方呢,一点点拼凑出雄鸡的模样这算是一次“前测”,可以看看每个孩子已经了解的地理知识,在板块结束时对照自己的新认知,有更清晰的学习成长意识。另一方面,这张图也是每个孩子在祖国大地上的生命经历,凝结了独一无二的情感体验。
第二天,我们想象自己是一只鸟,飞在校园的上空,把我们看到的校园画下来,就是鸟瞰图啦!四年级的本地地理,就是从实地走访和绘制校园地图开始的。这一次我们在头脑里重新构建了一下校园地图,再拓宽一点,想想看我们校园周边的邻居是谁?有人发现了北边的水库管理处,有人画了南门外的昌崔路,西边是我们刚刚结束开学典礼从果园走回来的徒步路线,东边是南庄村——老师和一些孩子的家。
从校园到周边的世界(刘旭威绘制)随着我们越飞越高,视野也越来越广大,看到了整个北京城乃至全中国——我们一起朗读《鸟瞰中国》,勾勒出中国的整体地貌,海陆位置,建立中国在世界之中的地理图景。
在北京地理的学习中,我们是从“山水北京”进入,先学习自然地理的部分,再进入到人文地理(建城史、内城和十六个区等)。而学习中国地理,我选择从“行政区划”进入,主要是因为中国地大物博,山川风物数不胜数,当我们讲到某座山某条河流时,需要一些坐标来定位——我选择了孩子们在生活中相对有了解的省市名称,通过群体雕塑、绘制地图、猜谜游戏等多种方式来学习巩固中国行政区划、省份简称和省会城市等相关知识。在读本中选入了两篇《咱们中国的地名》和《也谈咱们中国的地名》,通过对谈的形式,把一些地名的来历交代清楚,也自然引出了大山大河作为分界线的重要地理位置。孩子们对这些地名,从一开始的陌生,慢慢就“如数家珍”了。
中国地图(李语默手绘) 中国地图(周熙恒手绘)我担心一上来就画地图会过于“精确”和“头脑”,会让一部分孩子感受到挫败,所以先给孩子们充分的机会去熟悉地图:我在教室里放了拼图和各种不同尺寸的地图、地球仪等,我们一起在晨圈中走出中国地图,在黑板上画中国地图,在空白地图上填地名……在这个过程中,小雨、仰之和旭威就自发地尝试去画地图,乐此不疲,精益求精。孩子们看到了也很惊叹。一周下来,我们总结了若干种画地图的方法:描红、打点、打格子、画圆(这是我在黑板上尝试的)……
秋日的阳光正好,孩子们把中国地图和白纸贴在窗户上,透着光细细地描画。小语还特别拉开了纱窗,我问她阳光打在脸上不晃眼吗?她说:“不会,地图帮我挡着了。” 我为这样投入的工作深深打动了。一些孩子(默默、熙恒和旭威)在描红之外,挑战了更高难度的格子画法,奇奇通过打点来定坐标,孩子们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动性和热情。画出来地图的精确性也确实远远超乎了我的想象。
画地图的孩子们有了真实的地理坐标,我们就更能够理解古诗词中描述的一些地点和风土人情,感受塞外的莽莽苍苍,江南的杨柳依依……行走在华夏大地上,不再是平铺的地图,而是连绵起伏的山峦和奔腾不息的河流。接下来一周,我们将从中国地形的描述,进入到自然地理区域的学习,重点讲述黄河与中原地区的故事。
除开中国地理的学习,我们这个月还一起共读《吉尔伽美什的故事》。《吉尔伽美什史诗》(The Epic of Gilgamesh)是目前已知世界最古老的英雄史诗。这是一部关于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乌鲁克的国王吉尔伽美什的赞歌,围绕着他和恩奇都的友情,讲述了两人挑战怪兽浑巴巴的英雄事迹以及朋友离世后,吉尔伽美什试图超越生死、渴望掌握自己命运的追求。这个故事流传了4000多年,苏美尔人用楔形文字把这首长篇叙事诗记载在12块泥板上,被誉为世界文学的奠基文本。我想先把故事引入给孩子们,一起经历友情、生死和英雄的历程,等到世界古文明板块时,再深入学习相关的诗歌和文本。
(三) 数学课:小数的初步认识
这周因为开学典礼、中秋节庆等一些活动,我放慢了数学学习的进度,基本上是三天一个小节奏。第一天假期回来,眼见孩子们都长高了。我拿出一米尺,让孩子们来互相测量身高,不足一米的部分怎么办?大家提出来很多方法:比如折半再折半——这是分数的表示;很自然的,也会有孩子提出十等分得到十厘米一段,再十等分得到一厘米一段。一些快手孩子就开始琢磨着制作十等分尺子,也有的孩子发明了更复杂的重叠逼近算法。
第二天我请大家来汇报测量过程和测量结果。我有意保留了每个孩子的表达,比如,有说146厘米的,也有说一米四六的,还有的孩子追求更精确一点,已经用上了小数点:146.5 厘米。这个在实际测量中动手操作的过程,能够很好地铺垫小数引入的图景。我们在讨论过程中,关于小数点的位置、进制、0的含义等,有不少直观的发现。具体内容在小数课程回顾时再展开来讲。(参见小数引入时的认知冲突与发现)
第三天我发了带坐标格的数学练习本,做了点简单的听写小数和画图练习。来帮助孩子进一步建立小数单位0.1,0.01的含义以及相应的一些小数。
小数的听写(马千画)(四)项目活动:中秋灯谜会
开学一周多就是中秋节,小时候节庆意味着可以享受大人给准备的好吃的和好玩的,这次我们让五年级以上的孩子来承担中秋游园会的策划和组织工作。孩子们对于摆摊位的热情特别高!从抄谜语、分级、制作谜语条、定规则、画海报、准备奖品……只有我想不到的,没有他们做不到的。孩子们不需要老师带着也能自己玩了,我趁机邀请老师们来喝个下午茶,愉快地享受了家长们送来的教师节蛋糕,幸福得乐开了花。
孩子们自组织的中秋灯谜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