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藏《阿毗达摩》小概1
佛法的性质
关于是否唯心,唯物。释迦牟尼在论藏中同时指出心和物,也就是色的两个方面。但心和色是统一的并非独立的。所以更贴切的又不能把他叫做唯物主义,但,他所提出的心并不主宰我们的命运。所以只是起到类似物质机能的作用。所以也不能称作唯心主义。
色法也就是我们说的物质现象,名法也就我们所说的精神现象。
究竟法
究竟法共有四种,心,心所,色法,涅槃。涅槃是超出经验不讨论了,其中,心,心所,色法,称作有为法,涅槃称作无为法。论藏《阿毗达摩》小概1
我们禅修者如此认知世界,把一切心理活动心理现象称作心所法。在禅修者的后面,在观修,身体的地火风水四大,三十二身分后,我们知道心脏是心理活动的根本,当我们在做行禅之时,当我们发出行走的指令,我们立刻会察觉到这个念头最初来自心脏,而心脏又运用于另个身体器官,大脑,完成动作,然后经过眼睛等等,精神现象完成。当然。这是释迦牟尼禅修后得出的结论。可以质疑。但要明白他不是否定大脑。只是认为大脑是心脏的反应器,并没有自身的主体作用。无脑人的存在可以作为佐证。
这是心法,心法的定义是心对目标的识知,心理活动这个过程。它的场所是心脏。但心是心,心脏是心脏,心脏是产生,心,的物质场所。
我们知道,佛教讲业力,但这个业不是中国佛教宿命论的业障。它用现代的语言泛指人类行为。而色法(物质现象)泛指一切客观物质的存在。我们下面讨论的是同一个世界被不同器官认知,他的名称不同。所以有不同的名词,但这些名词都是指客观世界只是注明了认知方式。这是阿毗达摩,也就是释迦牟尼哲学的构词法。
我们再讲心法,心脏作为认知活动的依靠器官,它是如何构成的并开始具备心脏这个物质,心这个功能呢?
八不离色
我们知道,佛教的世界观,一切都是四大构成,所以,我们首先会有地火风水,四个大种色。我们知道,我们可以感知周围的一切是吗?那么为什么会感知呢?因为每一种细胞,原子,在阿毗达摩叫做色聚,色法。每一种色法都具备这些功能。色,香,味,食素。食素是保证色法的物质,有了食素,色聚的作用才可以因为他的存在而存在。好,这是八不离色。这是铁定绑定在一起了。有他们,我们才可以认知世界。
论藏《阿毗达摩》小概1十法聚
这是一个色聚的八个部分。我们知道我们有眼睛鼻子,嘴巴,每个部分作用不同。那么我们的色聚如何保证整个机体的运作呢?区分来就可以了。
我们知道眼睛,鼻子,嘴巴,他们物质结构可能有所不同,同样,色聚也一样。眼睛有眼十法聚,鼻子有鼻十法聚。哪十个物质呢?八不离色加上,眼净色,这是九个,再加上命根色。这是十种。眼净色是作用,命根色是保证整个眼十法聚的存在,也就是眼净色发挥作用的寿命。它和食素任务不同。
这是十法聚,当我们有这个念头的时候,这种指令从心发出,比如我要看这个世界的时候,心里面的十法聚,由风界推动,指导到眼十法聚。可以说我们认知事物都离不开心,当,我们念头产生,心对外界目标物体进行专注,辨别,最终完成动作。这都叫心生色法,我们可以理解为心附近的血,为什么呢?因为表明心开始运作了。这是我们每个动作,每个表现,都可以称作心生色法。
四大的定义
四大为,地,火,风,水,如何观修他们的存在呢?依照它们的属性,地的属性为硬度,火为温度,风为推动和支持,水为粘结。我们知道任何一种物质都有硬度,温度,运动,成形,四大就是如此不可分割的。
心法和心生色法
我们讲心脏的(心所依处色)作用是什么呢?支持,提供的作用,在阿毗达摩中。就像机器人里面的马达。为什么不叫心生法而叫心生色法呢?我们的感知对象是世界,是可认知,可表现的,所以叫色法。合起来叫,心生色法。这是心法和心生色法的关系。
《巴利三藏义注》同时又举了个例子,好像一头牛拉着一辆车,在车上坐着一个驾车的人,当驾车的人打那头牛的时候,牛就开始走动,牛的走动就拉动了整辆车,在这个例子里面只是一个比喻。牛就好像是心生色法,而车好比是身体,而那个驾牛车的人好比是心。当然这只是个比喻,你不要说心就这么分的。其实是由于有心驱动着心生色法,而拉动着整个身体的走,于是我们就产生了“人在行走,我在行走”这样的概念,这就是心生色法。
心脏和心所依处色
那么,我们这个肉团心是如何构成的呢?由心生色法构成而心生色法最初是业生心,而后是业生色法,而后是心生色法。而心也就是依靠这种色,心脏可以存在,心的作用可以实现,也就是认知客观世界,那么我们如何认知客观世界而作意,这个丑,这个美呢?所以心所依处色称作意门,是精神现象的物质基础。它可以用心脏附近的血表示。心脏的血构成心脏。
心脏(心所依处色)作用只是提供和支持。心生色法的范围是在世界中可表现的物质活动,比如喜怒哀乐的表现。心法是表示识知目标的活动。
心所依处是心脏的构成部分,而身体又由心脏发育而来,所以,我们可以说,心所依处色是所有心生色法的所依。
业生色法和心生色法
我们知道,佛教认为,我们一生所遇到的遭遇都和善恶业有关系。但命运又是可以被我们所改变的。这是令生业。这是固定的,比如你的容貌,五官。没有身体,你还会存在吗?不会。所以令生业和心所依处色,也就是心脏的性质都是提供和支持。心法是负责自身的,令生业是解释人生的。同而不同。
令生业的定义
我们的行为称作业,有善业和恶业的区别。在我们这一生中是无法确定,我们影响下一个轮回的业究竟是是什么样子的。只有在我们死亡的那一刻,才可以被确定。这是令生业,我们说,命运有三要素,业力,努力,智慧。可以对我们这一期命运产生影响的就是令生业,它是由上一期生命的业力最终形态。
那么令生业从哪里获得在这一期生命体现呢?从心法。它是随着生命的开始而开始。
我们以人为例子,在结生心生起第一刹那时,有三种业生色,身十法聚,性根十法聚,心所依处十法聚。结生心灭去,业生色依旧不断生起来。为什么灭去?因为我们已经存在了,三十法聚存在,结生的作用,使之存在,就完成工作。
我们做彩超,可以知道我们的心脏先产生,之后是身体,为什么会产生呢?因为阿毗达摩认为,心脏中除了心所依处色,还有身体的构成基本单位,身十法聚。所以我们,有手有脚。所以,阿毗达摩中这些看起复杂的多重名词,各有它的作用。
结生心和业生色法是俱生的。
心生色法和业生色法
心因为上一期的令生业,所以,我们的命运部分被固定,而被固定的部分需要物质存在得以发生,物质的成立依靠心脏的发育。
但记住,业不存在于心脏之中,它只是一种不可见的宇宙法则,而轮回,生命,心生色法,都为它所影响。
这是业生心,如果思考主体是大脑,那么释迦牟尼就会改成业生脑了。
除了我们过去的业,现在的业,现在的行为也是会由心脏出发主导身体完成动作。但,我们不是说心主导一切,你想动,你还得完成指令。心生色法才可成立,就像机器一样。这是业生心,心法和业生心有的时候是一回事。心法是表示物质活动的现在时刻,心理活动,业生心是物质活动的宇宙原因,最终归类。
什么是宇宙原因。这是我虚构的词语,阿毗达摩没有,它代指业力。也就是我为什么会这么做?一部分因为因缘成熟,业力成熟。当然,只是一部分。记住,命运三要素。
到底什么关系呢?业生心是行为的思想活动的开始。这里的业生心,指的是你的念头。他的物质基础依旧是心法,也就是依靠心脏所作用的识别目标的心理活动。心生色法,心法,业生心关系很密切。
我们知道,我们的行为有好的,坏的。那么,这就是业生心的好坏。
所以,我们可以说心生色法和业生色法是表示的是一种社会现象,一个物质现象,只是阐述的方面不同。
这是心生色法和业生色法的异同点。因为业和心的不同而不同。
结生心
我们处理完成了我们对于世界的认识,禅修者还得明白你是如何来的。
我们知道,因缘和合,生命本来就和复杂。所以组合也是复杂的。释迦牟尼用一个词描述,结生,就像绳子打结一样,最终,你是蝴蝶结还是中国结,也就是业生色法,从物质层面,从十月怀胎的客观说起,它也算心生色法。
我存在被确立下来的开始阶段称作结生心。这里的心是代表一种活动。也就是说因缘和合,结生心开始,我的生命从结生的那一刻开始。后来我们在母胎,慢慢发育成有手有脚,然后开始发挥作用。当然,一般你不会长第三只手。那么这里又有区别,在身体官能健全之前,色法的活动称作色积集性,当我们确立身体官能之后呢,之后我们是不是还在发育?那么就不在积集了,而是在色相续性。为什么是是相继,色法已经放在正确的位置上,手只能重复履行手的只能,眼睛有眼净色的就一直保持眼净色的作用。这是职能确立叫相续,未确立叫积集。我们知道,我们还会老,还有色老性,色无常性。
为什么这么复杂呢?请问,伤口愈合,你的伤口是什么性质?色相续性。我们准备研发克隆羊,先色积集性,然后,研发出来,色相续。这是医学上需要明确的。
心和心所
我们讲了心所依处色和心法。再来讲心所,心所指的是一切精神活动。比如我们有思心所。思就是属于心所。
心所的定义
它是心生色法的确立用来表示精神活动的范围。所以叫心所。
那么我们如何完成思心所呢?现代叫神经突触的作用。我们叫做心生色法的作用。神经突触也是物质嘛。
从大的范围来讲,一切唯心造,是对的,但限定于,一切由业所生,而业一旦结生,业的结生同时,业生色法同时存在,我们可以说,业的结生,就是业生色法的存在。而业生色法的开始形态是心所依处色十法聚形成的心脏。而由心脏发育身体,我们可以活动。所以说一切唯心造。但不是北传的思辨,并不认为主观决定客观。
所以,我们可以说,心生色法,也包括,我们的内脏,大脑。
从我们对心所定义中,可以明白,心算不算心所呢?算。心也是一种精神活动,也就是认知目标。
还有一种,色法,色法是物质,一切用四大,八不离色,色聚构成的东西都叫色法。它浅表地来说就是物质世界。但我们要记住色法的本质。也就是世界的本质,苦,无我,无常。我们要明白色的定义,从巴利语的词根出发。色的词根是变坏的意思。被地火风水四大所坏。
最后一个涅槃,我们的禅修的目的是除烦恼,烦恼从哪里来呢?从不知道开始。从哪里结束呢从审察开始。禅修就是细微地观察世界,审察四大,从而灭去我们的烦恼。当你已经审察到无可审察的地步,你已经证得阿罗汉,当入涅槃。涅槃是证的,超经验的。
烦恼的定义
在巴利语中,烦恼的词根是使污染,也就是能污染身心的心理活动,处于堕落,污秽状态都称作烦恼。
以上是对究竟法的大致阐述,现在我们来看看人生的法则,缘生法,也就是因缘法。这里我们讲讲心所缘,我们知道,心是识知目标的活动,那么,我们为什么会看到多少人,高楼大厦,花草树木呢?
缘的定义
因为心对外界有目标,而心看到目标是经过一系列的过程。这个一系列过程称作缘,缘是沿着,可推导的意思。
那么,心所缘,就是一种关于描述特定过程的称作所缘。也就是被指定。比如,我看花,那花就是心所缘。在禅修的时候,呼吸就是所缘。它代表一种专注力。
在下列图片,我们看看,眼睛的所缘。关于五门心路,我们以后再聊。
心路缘生法
那么,什么是人生呢?在一定时空内,我们以世界为心所缘,为目标。
上座部七论,发趣论的定义
1。因缘(Hetupaccayo)──是指依于因的状态而为缘,其法助成另一法的存在或生起。缘法的作用有如根,深固而善安住,使缘生法稳固。它包括名法的三善因与三不善因。缘生法是与每一因相应的名法与俱生色法,俱生色是指结生时的业生色与生命期的心生色。
同样,我们可以这样定义因缘法,我们知道一切都是因缘和合,命运的开始以令生业为基础。我们这一生的业力依照宇宙的法则,最终令生投入下一期,可以说,这一期生命是上一期生命的令生业的所缘,然后持续不断的,业生色法,然后生命开始。
除了这一期生命是上一期令生业的所缘,那么令生业最终由什么构成?为什么每个人的生命不一样呢?因为三善因和三不善因都有俱生名色法,这里的俱生色也就是后来,我们说的,这一期生命的业生色,心生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