蘸酱黄鳝和清汤鱼丸
吴江家庭菜公开课的亮点就在挖掘传承吴越美食,教市民做想做又做不好的菜。难点是要在家庭和酒店模式之间找到平衡点,菜品太土不上了台面且显不出大厨的水平,太洋又失了地气不像家庭菜。盛世锦江国际大酒店总厨苏金晶担纲的第十场演示给了我一个惊喜,破解难点手到擒来,菜品演示淋漓尽致。
早些时候网上有一个“黄鳝体内要命的寄生虫“的帖子,不知造谣者出于什么目的,说黄鳝体内有大量叫做颚口线虫的致命寄生虫,并称烹熟都未必能杀死,一时间搞得人心惶惶。真实情况是,剑水蚤是颚口线虫的第一宿主;淡水鱼、黄鳝、泥鳅等104种生物吞食剑水蚤后,成为颚口线虫的第二宿主;猫、狗等哺乳动物在吞食了淡水鱼、黄鳝、泥鳅后,成为颚口线虫的终宿主,人若生食第二宿主才会出现临床症状。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的研究发现,在70℃以上高温环境中加热4~5分钟,黄鳝体内的颚口线虫就可以被消灭。所以,水产品做熟了吃才是真理。
蘸酱黄鳝的初始版是在盘子中倒扣一小碗,将宰杀洗净、断骨连皮的黄鳝盘在碗周围,与蘸料同在饭镬蒸熟即可。苏大厨以南京菜炖生敲的手法,500克黄鳝宰杀后先在冰箱冷藏1小时,度过尸僵期后背脊朝上放在砧板上,用菜刀横拍带骨的黄鳝背部,至骨头松散,改刀切成大菱形块,再在温热的水中洗去黏液。如先烫洗黏液再敲,则鳝肉易烂不成形;将黄豆酱50克、蒜茸辣椒酱30克、海鲜酱15克、香辣酱5克、蚝油10克、菜油10克、白糖30克等一齐放入小碗,调制成复合味的蘸酱;将黄鳝放入盆,淋5克黄酒,旺火炝锅,入菜油30克,入葱5克、姜10克、蒜瓣10粒煸炒后浇在黄鳝上,待蒸锅内水开时连同蘸酱一起入笼蒸20分钟;黄鳝出锅时滗掉盘中水分,即可夹鳝蘸酱食用。
蘸酱黄鳝复合味的蘸酱碗可根据个人的喜好调制,料头多少增减随意。沪上自由撰稿人沈宏非相信炖生敲为淮扬菜宗师胡长龄所创,炖生敲需在敲前出骨,黄鳝敲制后烹饪易入味,口感更嫩。
清汤鱼丸选用去头的鳙鱼肉,苏州食谚“青鱼尾巴花鲢头”是指鱼身最肥腴的部位,俗称“活肉”。鳙鱼即花鲢,取去头鳙鱼1000克洗净,去脊骨及尾鳍取两片肉,放入冰箱冷藏1小时;鱼皮向下放砧板上,用刀背将鱼肉敲剁成茸,用刀刃将鱼茸刮下,剁刮交替。鱼身中间红色的鱼肉,会影响鱼丸的口感和味道,应剔除;用刀背将刮下的鱼茸反复剁烂,直至用手指分辨不出鱼茸的细小颗粒;将鱼茸浸泡在冰水中30分钟,用单层纱布过滤掉水份;鱼茸放入盆中,加葱姜水去腥增香,按每百克鱼茸3%入盐,一顺打上劲,待鱼茸黏性十足,粘在手上手指张开不掉落时,放入冰箱冷藏30分钟,取出后放20克香油拌匀。香油用葱姜在色拉油中熬制而成,香油的目的是改善口感以及在制作鱼丸时鱼茸不沾手;另取一冷水锅,左手抓鱼茸,将鱼茸从虎口处挤压出球形,用右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作铲,从左手虎口处铲下,轻轻移至水面上,缩食指和无名指,使鱼丸自然从中指尖垂下,做到家的鱼丸一定是漂浮在水面上的;全部完成后,将锅移至灶上点火,待水面有小水泡时用铲将鱼丸翻身,见水欲开时加冷水,反复三次,鱼丸即定型成熟;将鱼丸入鸡汤中烧开,调味撒上葱花及胡椒粉即可。如无鸡汤,则可煮鱼浓汤替代,临起前加葱花和胡椒粉,再加一调羹猪油。
清汤鱼丸做鱼丸,鱼肉的细腻程度至关重要,坊间盛传白鱼最佳,草鱼其次,鲢鱼更次。也有新派厨师在鲢鱼茸中镶入细腻的墨鱼茸,增加鱼丸弹性,改善口感。现场目睹了苏金晶的操作全过程,在品尝后得出结论:这是目前最好吃的鱼丸。为啥这么说呢?软糯、细腻、滑爽,稍有弹韧感,这可到了白鱼丸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