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给你,安生给我
七月给你,安生给我
传说一个人踩到另一个人的影子,那么两个人便会永远在一起不分离 ——《七月与安生》
看完七月与安生,一直想写一篇影评,想写写自己的感受与看法,可是已经很久没有提笔写一些东西了,连键盘也敲得生疏了很多。
我是一个生性多愁善感的人,看完七月与安生的故事,我哭成了最丑的样子,第二天的早晨眼睛肿的不像样子,从来没有因为一部片子而脆弱成这般模样,这无疑是我入戏最深感触最深的一次了吧。
从头到尾,故事平静的发生着,我们平静的看着,可无论是七月还是安生,亦或是我们,内心都汹涌着不一样情感,都酝酿着一场又一场悲欢离合。故事是写安生和七月的,也是写我们每一个人的,而最终我们只能选择留下一个,残忍而又现实,最终只能无奈的叹息。
![](https://img.haomeiwen.com/i2014784/b08330d17f37e1dd.jpg)
01
七月生在一个幸福的家庭,她乖巧,可爱,学习好,是所有家长心目中好孩子的样子。她生活按部就班,一切都顺着父母的意愿,放弃了中意的文学,学了经济;就连爱情,七月也有自己的规划“27岁结婚,28岁生孩子,30岁买房”,这样平平淡淡的过完一生,夫妻恩爱,家庭和睦。
七月爱家明,但她给家明的爱是自私的,为了这份没有爱的爱情,七月差点舍弃掉开始于13岁的与安生的友情,七月恨过安生,恨过这个心里只有她的安生,可七月也只有安生。
七月内心就像她的名字一样,很火热,但七月的表面却极为的平静。她嫉妒安生,嫉妒被家明爱着的安生;她渴望自由,渴望让安生那样可以去全世界流浪,看想看的世界。
七月知道无论选择哪一条路,就注定辛苦,七月以自己的方式留下了和家明的爱情,踏上了安生曾经走过的路,她循着名信片,感受着安生流浪时的心情,品尝着这个作为她影子的人生。
七月这个角色内心世界很丰富,马思纯拿捏的很准,表情看似平静,却能看见内心的汹涌;这个角色会让人活得很累,在追求一些东西和变成大家喜欢的样子的过程中会失去很多东西。
![](https://img.haomeiwen.com/i2014784/3e391ae5f4149b46.jpg)
02
安生跟七月不一样,她家庭不幸,缺少疼爱。安生在对世俗的仇恨中练就了叛逆的性格,她热爱自由,讨厌束缚,和七月一样安生也爱家明,但她更爱七月。为了七月,他放弃了家明,选择带着那份爱离开。
安生说25岁之前叫流浪,25岁之后叫浪,她还有一个愿望:在27岁死去。
安生离开了七月,离开了家明,离开了那个她活了十几年的小镇,去北京寻找他的吉他手,去找她想要的生活。
安生流浪着,同样也被生活抛弃着,活得很辛苦,唯一给安生有所寄托的就是和七月往来的名信片,她辗转很多男人的身侧,却仍旧无法忘记家明。
当安生选择安定的时候,流浪的七月的到来又开启了她们的另一种人生,七月死了,只留下了她和家明的孩子,那个不知道父母是谁的叫李瞳瞳的十分聪明的孩子。
安生没有告诉家明七月再也不会回来了。
以前觉得周冬雨的演技仍然只能留在山楂树之恋,现在终于又刷新了,她展现给人一个活生生的安生,那种不谙世俗而又无奈的笑,七月死后那种撕心裂肺的哭,再见家明时她边变成了七月与安生的混合体。或许是她本就适合这样的剧本,这也本就是适合她故事吧。
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乖巧的七月和一个叛逆的安生,她们像朋友,但又像仇人,彼此最亲最了解,但彼此又最厌恶最憎恨。
父母想让孩子活成乖巧的七月,孩子却拼了命的想变成自由的安生。
很多人迫于现实和生存,硬生生的把安生的影子从身体里拉扯出去了,她们完完全全变成了七月,他们变得人见人爱,却早已忘记了最初的自己,早已放弃了最初的追求。
小时候我是七月,后来我变成了安生,而现在我是七月和安生的影子。
七月给你,安生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