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贫穷于人的影响
最近,一位高考考生发文用以感谢自己的贫穷,说贫穷虽然刺伤了她的尊严和人格,甚至夺走了她家人的生命,但她仍然感谢贫穷。这位考生以707分的成绩感谢贫穷,可见贫穷对于她来说已经成了她成功道路上的垫脚石,无疑,她战胜了贫穷。但是对于她虽经历的、感受的,我可以这么说,贫穷对人的影响是具有深刻两面性的。
人本身的社会性质确定了人生来就要处在社会之中,不可脱离。所以贫穷的两面性表现在人本身在与社会的接触中产生的两方面交织和转化,这种交织和转化是潜移默化但却深刻的。对于产生者来说这种变化是不断改变的、巨大的,对于造成者来说大多是无意的。其造成的根源仍然是产生者本身,由于其在客观条件上与所处的大部分社会环境产生断裂式脱节,导致其于社会环境的不契合。更加之这种现状在短时间是无法改变的,甚至不可改变的。这种无法改变的无力感加之外界社会不断对其产生的震撼与现实情况的极度不可调和将催生出一颗快速发展的种子。在接连的接触认识新世界的过程中的不断失望是这种子发展的重要原因,这种发展很容易产生不好的结果,冲垮一层薄弱坚持的自尊心,导致其与世隔绝、孤僻自闭,或者是过度迷恋、性行不端,极少人能完全的形成完善端正的人格。贫穷大都是真正具有改变甚至颠覆意义的,对于人的影响无疑是深刻的。
然而这种现象该如何改变、逆转呢?当然,对于物质层面是必要的,但却也可以说是次要的。物质的充盈终究无法改变一个已经受到影响的人,何况就目前来说谈充盈根本无法做到。其最重要的解决办法应该是通过教育的手段,应该让受教育者知道,贫穷并不可怕,并不意味着低人一等,害怕贫穷也并不可耻,这是出于一种天然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反,不害怕贫穷、甘于贫穷才可怕,人最怕的不是敢想,而是不敢想,认为贫穷理所当然、无法改变才是解决贫穷的最大障碍。就像你永远无法劝说一个安居平原的人去登山,人最大的动力就是对美好的向往,有了这种向往才能真正实现这种愿望。但是如何实现分很多种,教育在其中起的作用就是让人正确、正当地去实现、去获取财富。所以教育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无可替代的。
其次,政府的鼓励政策也必不可少。古代为什么有那么多出身贫穷的人,最终获得了财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真正的原因在于知识改变命运。我认为现在的政府还不够重视知识、重视有知识的人才,尽管政府建设了许多211、985,因为重视知识和人才的重点不在这里,所以无法用建设的大学来说明知识的重要性。古代出身低微的读书人可以通过科举考试直接成为政府的管理者,可以称做“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种身份的巨大变化导致了无数出身低微的读书人埋头苦读,用以改变自己的命运。这在现在是无法实现的,读书人苦心孤诣地学习二十余年,所换来的回报在现在是低微的,在现在社会,用知识摆脱贫困是无法实现的。而真正的贫困人群除了能够获取知识之外,都无法摆脱贫困,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这就是要点所在。可能一个大字不识、胸无点墨的暴发户、富二代,就可以随便嘲笑、欺凌一个饱读诗书、出身贫寒的读书人,而后者却毫无办法。在此处出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也是真正贫困者无法改变的,其社会地位、自身财富都无法真正意义上支持自尊心,这对现代社会来说是恐怖的。知识人群的不受重视,是社会病态的体现。与其政府大力建造那些重点大学去给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去炫耀,倒不如给那些真正有知识、有能力的人一份应得的待遇。这个社会不缺少知识,缺少的是发挥知识、运用知识的平台以及相应的待遇。如果说政府能够解决此类问题,营造出一种整个社会而不是学校之内重视知识的氛围,那么我想就会有更少的贫困者通过别的渠道,甚至以极端方式去实现自己心中的美好向往了。
知识改变命运,当这个口号真正的有其重要意义的时候,我相信任何贫困都将有动力去正当地实现自己的合理诉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