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也需要被看见(阿莲的第886篇每日一省)

2023-05-16  本文已影响0人  攸而宁

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其实都需要被看见,“存在感”对我们很重要。但是存在必须在关系中才能产生,没有关系何来“存在感”?

比如一个婴儿对妈妈笑,妈妈没有反应,婴儿就傻掉了。他会想,“我存在吗,妈妈存在吗,这个世界怎么了?”如果婴儿的各种反应得不到妈妈的回应,那婴儿会感觉整个世界都是支离破碎的。

那么,通常的有哪几种回应呢?

第一、就是重复对方话语中跟情感有关的词。

比如说孩子跟你说,“妈妈,这个小狗好可爱啊!”那妈妈可以回应说“妈妈看到了,真的可爱耶!”

这就是重复他说的话。重复对方表达出来的情绪或者你感受到的情绪,去确认它,彼此都会很幸福。这个回应里面包含了共情,孩子接收到的是“妈妈看见的不只是孩子看见的,妈妈也看见了孩子,共情到孩子”。

第二、是无关反应。

比如一个小孩子说“妈妈,我刚才看见了一只狗,好可爱的!”有的妈妈会说:“你作业写了没?”甚至很多时候,不管孩子说啥,妈妈都会说“你作业写完了吗?你课文背了吗?……”

如果孩子在最初和妈妈的沟通中,经常得到无关反应,那么,长大后,他就会感觉到跟别人沟通是一种很无聊的事情,觉得自己好蠢,于是他会越来越不喜欢用语言表达。当然,他也可能会非常聪明,封闭在自我的世界中的时候,他思路很清晰,但他觉得跟别人聊天是很无聊的事情,他会讨厌聊天。

第三、是情感逆转。

“妈妈,这个小狗好可爱啊。”“哪里可爱?妈妈看着它甚至有点丑”“网上说有个孩子被狗咬了,得狂犬病!太吓人了”。等等类似这种反情感的话,不仅不能为孩子的情感账户存钱,反而平添孩子的焦灼,内耗孩子。

当我们成年之后,我们貌似早就忘了这种愤怒的感受,但这个愤怒一直埋藏在心底。

第四、就是不想回应。

如果你经常有这样的想法,那么孩子会捕捉到,他会怀疑自己的价值,容易否定自我。此时需要你警惕,你和孩子之间一定出了问题,不管是谁的原因,你都要努力去调整,把对孩子的影响降到最低。

当你想暂时呆在自己的世界中,不愿意回应孩子时,你可以真诚地告诉孩子,“我知道你想跟妈妈互动,你的要求一点都不过分,但由于妈妈自己的原因,妈妈想自己待一会,这不是你的错。妈妈过一会儿来找你好吗?”

教育的本质,永远是父母的自我修行。我们对自己的觉察体验越深,我们对孩子的看见也会越多,我们的回应就会更科学,孩子的情感就会更丰富,孩子的存在感就会更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