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最最基本宏观概念

2017-09-21  本文已影响0人  walker_wan

一 。测试的理论基础:

概述:

软件测试是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

在规定条件下对软件系统进行审核(静态,文档),运行(动态)和评估,验证软件系统是否满足需求。

目的:

发现软件中的缺陷,提高产品质量;

发现尽可能多的缺陷,而不是为了说明软件中没有缺陷;

成功的测试在于发现了迄今尚未发现的缺陷;

测试决不能证明100%正确;

即使经过了最严格的测试之后,仍然可能还有被发现的错误潜藏在软件中;

二。详细分类

根据测试的目的:检验修改或优化过程是否引发新的问题,软件所能达到的处理能力和是否达到预期的处理能力

回归测试

压力测试

性能测试

从是否关系软件内部结构和具体实现的角度

白盒测试(结构测试)

黑盒测试(功能测试)

灰盒测试

从是否执行程序的角度

静态测试(文档类)

动态测试

从软件开发的过程按阶段划分

单元测试

集成测试

确认测试

系统测试

验收测试

三。术语解释

测试分析:对重要业务,重要流程进行测试前的分析。

业务流程测试用例:关于产品业务,重要流程的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设计的方法: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分析法

测试用例设计的原则:全面性,正确性,仿真性,可操作性。

测试覆盖率:覆盖率是用来度量测试完整性的一个手段。覆盖率=(至少被执行一次的item数)/item总数,分逻辑覆盖和功能覆盖。

四。测试方法

等价类划分法:把所有可能的输入数据,即程序的输入域划分成若干部分(子集),然后从每个子集中选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数据作为测试用例。该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常用的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有效等价类:指对程序的规格说明来说是合理的,有意义的输入数据构成的集合。利用有效等价类可检测程序是否实现了规格说明中所规定的功能和性能。

无效等价类:与有效等价类的定义刚好相反。无效等价类指对程序的规格说明是不合理的或无意义的输入数据所构成的集合。对于具体的问题,无效等价类至少应有一个,也可能有多个。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