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鸥》教学日记
研究于老的课例已两月有余,而从于老所体现的教学理念是实实在在,简简单单教语文。
《老人与海鸥》的教学已经结束,但课堂的活跃氛围已超出我的想象。长期以来我一直强调孩子们做批注的习惯,在预习前就要完成批注,当然不是每个孩子都是这般自觉。所以在课堂中依然再次知道孩子做这件事,普及到每一个孩子。自从开始了做批注,上课的方式也变了,孩子们变了,他们开始活跃起来了,把我要说的统统说完,我只需牵牵线,渲染渲染氛围,我开始关注孩子们的得。
带着沉重的心情进入《老人与海鸥》,学生质疑课题,“课题为什么是‘老人与海鸥’,而不是海鸥老人?”……
“问得好!预习了吗?有谁知道为什么呢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带着问题走进课文,答案就在文中。”
巡视过程中看看哪个孩子的书还是空白,不会做批注的,进行个别指导。
生字教学(略)
汇报: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在此之前已经教过学生概括的方法,叙事文章――
人物 + 事件(板书)
Ⅰ Ⅰ
老人 为海鸥送餐
海鸥 为老人守灵
引导学生根据板书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
精读课文,小组交流:画出体现老人爱海鸥,海鸥爱老人的语句,做上批注。
“读读写写,认真做批注的样子的最可爱的。”孩子们大部分课前都有预习,小组长们热情地指导着组员们,看着他们认真的样子我陶醉了。半晌回过神来,得看看还有谁不会做批注。
最初没有点每天特别积极的马彩银,何骏超,王盛昌,……而是点了初次举手的张慧。她的对语句分析回答,她的进步引起了很多孩子的注意,在我的评价声中掌声响起来了。
读到“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在体会情感后,再次来读,“谁愿意来带着旋律叫一叫这些海鸥?”
“读完后,你有什么发现吗?”
“在句子的最后有个省略号,省略的老人还为其他很多海鸥取的名字。”
“是的,一语中的,大家觉得老人还会为海鸥取啥名?”
“傻子”王盛昌大叫道。
“叫一叫那只海鸥。”
“他没听到”当场这孩子很不好意思,半晌还在傻笑。
……
在一首吟诵老人的诗中结束了这一课。
《老人与海鸥》教学日记 《老人与海鸥》教学日记 《老人与海鸥》教学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