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内心的冲突和恐惧

2020-02-05  本文已影响0人  蔓越莓夹心

每隔一段时间,我都喜欢看看自我成长和心理学类的书籍。这些成长类书籍让我学会剖析和审视自己的内心,从而获得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以前喜欢看毕淑敏的文集,还记得她曾经在文章中写道,和谐的人格从来都不是从天而降,而是和深刻的内省有关。是啊,心理失衡其实是内心冲突的一种外在表现。在疫情爆发的恐慌下,谣言的传播,媒体的报道都会影响到人们的心理状态。在这特殊时期,身处疫区或者疫区附近,接受到此类信息过多,很容易造成身心失衡。因此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接纳自我,学会放松和缓解焦虑,才能疏导这些不良情绪。

今天看了一本关于自我认识的心理学书籍,名字叫《我们内心的冲突》,作者是国际著名心理学家卡伦•霍妮。看了图书的简介,我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简介中写道,“如何处置我们心中的孤独、迷失、疯狂和热爱?了解自我内心冲突,重建人生自信的心理学。”对于心理学类的书籍,通常伴有大量的概念和案例分析,细读的话需要兴趣和耐心。作为一名心理学的兴趣者和门外汉,我只能满怀激情,尽力用我最大的耐心去品读这本书的内容。

文章开篇就引入了神经症患者的三种心理冲突类型,分别是:顺从型,攻击型和自我疏远型。

顺从型的患者表现出一种强烈依赖他人的人格特质,永远把自己的需求放在次要地位。他们对他人表现地亲切、善良、友好以此获得他人的关注,喜欢和赞扬。在遇到争辩和竞争时,会将过错归结到自己身上,对自己进行否定。他们在一段亲密关系中显得很黏人,情不自禁用他人的看法来评判自己。但他们的内心并非像外表那样顺从,他们表面的顺从和讨好,只不过为了得到对方的爱和关注,以此满足自己的需要。

攻击型的患者,则与顺从型患者相反。他们遵循达尔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存理论。认为这个世界到处都充满了危险,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充满了怀疑和不信任。他们更像是一个骑士,对成就有着无限的追求,认为很多事情,例如感情,亲密关系,婚姻是一种累赘。他们进入这些状态也是为了控制或者谋利。因此他们给人的印象是严肃而态度强硬的。对抗型人格内心也有爱和想要示弱的一面,但他们的理想形象不允许他们这么做,他们压抑自己的内心,冲突由此产生。

自我疏远型的人,感觉像是一座孤岛。他们把自我和外界隔绝,不允许他人进入他们的生活和世界,对隐私绝对的看重。甚至生病成了他们最害怕的事,这意味着他们虚弱不堪,需要得到他人的照顾,而这些必须要与他人建立联系。他们需要空间,隐秘和保持绝对的自由。

这三种类型的神经症患者,他们的内心冲突其实都是为了获得“安全感”。为了解决这些强烈的冲突,他们会通过塑造理想化形象和外化的方式。理想化的形象和真实形象有差别,神经症患者越是坚信自己的理想化形象,他的真实自我就被压抑的更深。所以当理想化形象受到威胁时,患者会激烈反抗。而外化,则是笃定外界的因素导致了目前的麻烦。比如把目前的成就或者失败归咎于原生家庭的影响,从而降低自己的挫败感和责任感,缓解内心的冲突。

书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患者之所以据理力争,寸步不让,是因为他不想面对自身存在的冲突。承认缺点意味着他要正视自己的冲突,而这会使他辛苦建立起来的虚假和谐遭到威胁”。这让我想到之前看过的《自控力》,很多时候,我们都会陷入压抑反弹的怪圈中,越是压抑自己内心的真实渴望,越是在行为上陷入失控的状态。由此看来,认识和接纳自我,就变得特别重要。

粗略看完了这本书,我想,虽然作者是针对神经症患者所写的分析和治疗类书籍,但对我们大多数普通人也有很好的启示作用。我们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会表现出三种人格特质中的其中几种,会面临这些内心冲突的存在,但这并不可怕。正视内心的冲突和恐惧,第一步必须要学会认识和接纳自我,只有从内心接纳自身的不完美,才能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向前迈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