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不装的人生有多爽(下)

2023-12-02  本文已影响0人  竹林外

走过袁枚俗出高度的前半生和玩出花样的后半生,再看他的诗,就像是从 “绿遍山原白满川”的远眺,来到“门前溪水带花流”的近观,一片锦绣世界赫然眼前。

里面有“子规声里雨如烟”的清雅,有“闲看儿童捉柳花”的闲趣,有“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的灵性,更有“诗万首,酒千殇,几曾着眼看侯王”的胆气和风骨。

读袁枚的诗,给我的一个最大的感受,就是真。无论是对面亲人的真情,还是对面万物的真趣,抑或是面对官场的真烦,还是面对诗词的真爱,都让我们看到一个坦荡的胸怀,无忧亦无惧。

一个人什么时候是他活得最自由的时候,是他敢完全地打开他的心,他敢让万物走进来,不再惧怕任何潮流的激荡,因为他已经有了海一样平静和广阔的心胸。

袁枚前半生在仕途中游走。这阶段的诗失意时愁苦,得意时忘形,委屈时吐槽。心中的真性情让他和世界充满了对抗。

而当他辞官归隐,在随园住下来之后,诗风就大不一样了。恬静、清幽、唯美,充满了和自然相通的灵气。而随着后来几年外出的游历,让他有更多对生命的领悟,诗风更是可以大开大合,随性而行。

我们一起开看看他人生路上的欢喜和哀愁。

为了考举人,强迫自己学习最讨厌的八股文。这种感觉就像是面对一个俗不可耐又得罪不起的人,虽然心里讨厌得要死,但是为了功名也得强装笑脸,与之耳摩斯鬓。他安慰自己,“于无情处求情,于无味处索味”。袁先生的这种苦,我们应该都懂。只是先生苦过了,编撰了高考状元必过秘籍,声名大噪。我们就只是望洋兴叹,名落孙山。

终于考上举人了,心里那个高兴啊!“信当喜极翻愁误,物到难求得尚疑。”真的吗,真的过了吗?会不会搞错了成绩查询的网页。袁先生好像也没比范进出息多少。从举人进入翰林院的时候,更是激动得不能自已,“弱水蓬山路几重,今朝身到蕊珠宫”。这一路走来真是不易,今天终于来到了这仙宫。

可是这蕊珠宫可不是那么容易待的,翰林院毕业分配考试,袁先生算是折了。硬伤是袁枚的满文不过关,更隐晦的原因是他的言论……

他写了一篇议论文,叫《清说》。历来各朝各代都喜欢用“清”来约束官员的行径,更是作为考核的条件。而袁枚这篇文章是这样说的:“俭其外而贪其中,洁其末而秽其本也,乌乎清?”现在当官的,表面节俭,内心贪婪,末节上廉洁而本质上肮脏,这是真清吗?袁大哥是真敢说啊!

这还不算,后面的话看得我替他一身冷汗。“且天下之所以丛丛然望治于圣人,圣人之所以殷殷然治天下者,何哉?无他,情欲而已矣。”他说,天下都希望圣人来治理,而圣人勤勉地治理天下,没有别的原因,都是由于心中的欲望。真敢说啊!在存天理,灭人欲,理学当道,文字桎梏的时代,袁枚敢这样说,真的是……

一人之流何以力挽狂澜,终于被下放离京,毕业分配中最惨的结果,七品芝麻官。看看他此刻的心情,“三生弱水缘何浅,一宿空桑恋有馀。手折芙蓉下人世,不知人世竟何如。”心情已经落寞到开始怀疑人生了。人间不值得!

大家有没有觉得,当我们身处困境,开始怀疑人生的时候,我们就会进入一种探索的状态,探索生命的意义,反思人生的历程。虽然那时可能依旧迷茫,但是正是此时,也许生命正在为你开启另一段奇幻的旅程。

到了县官的任上,袁枚可谓半江瑟瑟半江红。因为他兢兢业业,为民办实事,老百姓对他极好,这让他有了极大的价值感。而另一方面,官场的黑暗,繁缛的礼节,趋炎附势的周旋,却让他身心俱疲。人一疲倦了,就容易情绪出轨,然后袁先生就开始发朋友圈吐槽了。

吐槽他的长官,“尊者方欠伸,起问夜何其?” 大老板伸着懒腰打着哈欠,问,现在是夜里几点啦?“司阍有酒气,传入犹狐疑。”看门的满嘴酒气,稀里糊涂说的话自己都不相信。最后他还不忘总结一下,这是为了国家大事和百姓疾苦吗?扯淡,都是统治者的控制。老天爷,这话说得如此犀利和通透,真豪杰也!

这样吐槽之后,“半江瑟瑟半江红”变成“白银盘里一青螺”了。知己好友推荐他升官,直接被吏部拒绝。袁枚一看,算了吧!“仰天大笑卿知否,折腰只为米五斗。何不高歌《归去来》,也学先生种五柳!”老子不和你玩了,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情去了。

然后他就买了《红楼梦》里的大观园,虽然当时连刘姥姥都不认识了。他还要亲自修葺。他说,古人的园子住的人不修,修的人不住,我的园子可要自己修自己住,这是一件多美好的事情啊!看看,有趣的灵魂开始升腾了。

看看他是怎么改的:易檐改涂。随其高,为置江楼;随其下,为置溪亭;随其夹涧,为之桥;随其湍流,为之舟。啧啧啧,太棒了。辞官归隐的放松让袁枚顺应自然的天性呼之欲出。他将此园取名为:随园。

看到他住进随园的诗句,我真的也有一种高唱《归去来》的冲动,环境和心境的改变对诗的影响真的这么大吗?来看看他的唯美诗句。

黄梅将去雨声稀,满径苔痕绿上衣。风急小窗关不住,落花诗草一齐飞。”这画面实在太美了,关不住的风让满院落花和书案上的诗草一齐飞舞。

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月色清凉,笛声伴酒,拂花而过,沾露湿衣。

读书生午倦,一枕曲肱斜。忘却将窗掩,浑身是落花。”何等惬意。我们也多想中午看书看累了,睡醒之后,满身落花!

除了落花,还有雪花。“清凉山色酒杯边,身在斜阳小雪天。”眼前山色,手边酒色,暖阳斜照,静看落雪。

辞职之后的日子,袁枚的生活真是开了挂。用自己的才华把后半生经营得有声有色。 “极山林之乐,享文章之名”,过得可谓潇洒飘逸、超凡脱俗。冯唐说,因为他好吃好色,所以他必须好财。话说,好吃好色之徒多矣,唯枚能之?还是因为他是真的德才兼备。

袁枚被称为性灵派诗人。性灵的意思就是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尊重自己的本性,不受传统的束缚。钱钟书先生说袁先生的诗:不仅为当时之药时,亦足资后世之攻错。他对生活,对诗词的很多看法已经远远超越了他那个时代,甚至我们这个时代。

他这样说诗词的创作:“品画先神韵,论诗重性情”;“诗难其真也,有性情而后真;否则敷衍成文矣。诗难其雅也,有学问而后难”;“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他说山,“山似相思久,推窗扑面来。”他说云:“山上春云如我懒,日高尤宿翠微巅。”他送别友人,“笑将身上征衫解,带着馀温赠与君。”他想念美人,“刚把闲情要抛撇,远山眉黛又逢君。”他养鸡,“养鸡纵鸡食,鸡肥乃烹之。主人计自佳,不可使鸡知。”袁枚的诗中处处尽显真挚之意和赤子之情,读来快哉!

文章和诗词一样,都贵真。小时候写文章,总喜欢抄录经典的语录,以为把别人所有美好的东西堆砌起来就是好文章,后来长大了才知道,最美的文章一定是带着你真挚情感的文章。即使语言朴素,也能动人。人的心灵是相通的,量子纠缠也是存在的,越真诚越可爱。

袁枚还说:“诗用意要精深,下语要平淡。非精深不能超超独先,非平淡不能人人领解”,“诗宜朴不宜巧,然必须大巧之朴;诗宜淡不宜浓,然必须浓后之淡。

这句话真的是说出了好文章的精髓。大巧若拙,大智若愚,大道至简。这种感觉就像是我们装修房子,简约而不简单,是一种低调的奢华。你可以在它不经修饰和雕琢的表面下,看见静水流深。

我们看东坡的词,“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每一字我们都熟悉,但是一组合起来就不一样。这就是低调的奢华。

袁枚的诗中,尽显大道至简。他问:“云来青山无,云去青山有。我欲问青山:去来可觉否?”他的另一首《苔》:“各有心情在,随渠爱暖凉。青苔问红叶:何物是斜阳?” 短短数字,引人深思。

袁枚还说,我们读诗的时候,感受到的是情怀,不要抓住诗句中的词拿着放大镜去看。

比如,张继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有人就说,不对啊,半夜寒山寺是不允许敲钟的。苏轼在《赤壁赋》里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现代有些“能人”又说话了。这不对,从赤壁的地理位置和苏轼游玩的时间来看,那两颗星星应该不是南斗星和牛星。

看到这样的评论,我真的是想打人。我们用心体会的应该是美的意境,作者的心境,即使错了又如何?袁枚说;如此诗论,使人夭阏(读饿)性灵,塞断机括。

袁枚的才华来自于他喜欢看书,但是他认为比看书让他更热爱的是“食和色”。我其实特别羡慕那些有热爱的人,尤其羡慕那些爱吃的人。好吃的人一定是热爱生活的人,能吃出水准,吃出品味更是一种天赋。

《随园食单》是袁枚晚年吃不动了,只能靠记忆重温美食的慰藉。《随园食单》可谓中华第一菜谱。昨天我浏览了一下,真的是惊到我了。325道菜,光是怎么做肉的就好几十种。

除了吃,袁枚毫不隐讳地承认他好色。 “男女相悦,大欲所存,天地之本心”,“惜玉怜香而心不动者,圣也;惜玉怜香而心动者,人也;不知玉,不知香者,禽兽也。”他说,看见美色动心是人之常情,不动心的不是圣人就是禽兽。

随园的美景、美食以及随意宽松的氛围,让随园渐渐成为江南网红打卡地。江南文人都愿意到此一聚,谈古论今、吟诗作画,这也成为袁枚生活中最为愉悦的事情。后来求教论诗的人多了,没有地方记录。他就专门在园子里建了一座长廊。将大家的诗贴在廊壁上,供人欣赏。这主意真是太绝妙了。他自己也觉得很得意:十丈长廊万首诗,谁家斗富敢如斯?

后来晚年他把这些诗编撰成《随园诗话》,加上自己独到的见解,此书更是名声大噪,流传千古。

袁枚这一生,行我所行,爱我所爱,好像他从来不曾辜负过这稍瞬即逝的人生。然而,在他诗选的最后,生命的弥留之际,他却说,“千金良药何须购,一笑凌云便返真。倘见玉皇先跪奏,他生永不落红尘。

看到这样的诗,我是有些诧异的。从穷困潦倒到富甲一方,从新科及第到卸甲归田,走雁荡,登黄山,行太行,这是何等惬意的人生。怎么就再也不想来人间了呢?

但是,细想来,我又很是欣慰。“一笑凌云便返真”,在先生的生命里他一定是找到了比来这人间更让他向往和美好的东西——返璞归真。

当我们离另外一个世界越来越近的时候,可能曾经的名利、地位、财富都像过眼云烟一样,飘忽如大梦一场,而能让我们生命真正愉悦的又是什么?

杨绛先生在《走到人生边上》里说,这个世界好比一座大熔炉,烧炼出一批又一批品质不同而且和原先的品质也不相同的灵魂。人生的意义在于磨练灵魂,当死亡来临的时候,可以带着比出生时候更好的灵魂去另外一个世界。

如果我们还没有遇到理解生命意义的机缘,还没有被圣贤的大道叫醒,那么就先让我们像袁枚一样,在这油腻的人间肆意地活一次。好好地听从我心,好好地爱自己。即使是阳光照不到的青苔,我们也要学牡丹一样盛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