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的“血性”
汉武帝,众所周知,这西汉时期疯狂地攻击匈奴,在陈磊所著的《半小时中国漫画史》中,甚至评论为:整个汉朝,几乎都是在为汉武帝还债!!那这句话有从何而来呢,不急,对比一下其他皇帝对于匈奴南下的做法,可以得到一些答案。
一、秦始皇
秦朝真正开始时,混乱的东周列国刚刚结束。虽说兵力不弱,但是匈奴那边大部分都是骑兵,毕竟是马背上的民族,骑兵还是不菜的,但是因为那时的匈奴处于一种一盘散沙的状态,想南下入侵中原??做梦去吧!大将蒙恬率领军队狠狠把匈奴揍了一顿。又考虑到骑兵偷袭,所以秦始皇在进攻的基础上加以防御,修长城以阻止匈奴的入侵。明智之极!!
对比汉武帝,因为西汉时期发明了马鞍和马蹬,所以骑兵实力直线上升,大汉有了可以跟匈奴骑兵对骑兵的实力。而先前的文景之治把整个国家治得的富得流油,所以汉武帝下定决心,一举把匈奴全部歼灭。可是结果虽然达到了目标,过程却不是很理想,比起秦始皇还是差了那么一点。
二、刘邦 文帝景帝
因为楚汉之争刚刚结束,刘邦好不容易统一全国,国家要养精蓄锐。所以匈奴过来时,刘邦不能继续打仗了,只能求亲请和。但是这样的做法完全可以看成是是一种屈辱,不仅是因为这样的行为是一种示弱的表现,而且嫁妆(钱啊!!!!)又不只是那么一点两点,实在是一种“羞耻”。文景两帝又何尝不是如此?
但是到了汉武帝刘彻,一个血气方刚的有志青年,实在是忍不住了,叫上卫青、霍去病、李广等大将,大举进攻北方匈奴,历经众多坎坷……
三、北宋赵匡胤
那么再看看大唐之后的宋朝,有钱不错,经济水平简直达到了一个小高潮。但是啊……打仗真不行,再加上皇帝智商是硬伤。自和辽打了个平手后,就尝尝被欺负。况且当时重文轻武,元帅让文人当,军队意志力又差,完全不能跟西汉的军队比嘛!
看看汉武帝手底下的军队,勇猛精进,远入北方作战,意志顽强,愈战愈勇。像霍去病这样里励志到能够说出“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样的话的大将军,北宋能找得到吗?这两个皇帝比较,刘彻全胜。

汉武帝,就是这样一个历史上比较出色的君王,开疆拓土,面对“强敌”,释放出了与生俱来的血性,根本上解决了匈奴问题,称得上是一代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