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这六项原则,让孩子动作发育更加完善
儿童是逐渐向成熟靠近,成人是逐渐向衰老靠近,老人是逐渐生命尽头靠近
1
师姐是河北区小学体育老师,师姐是我这个专业的,上学时期,可是学弟学妹的崇拜偶像,专业能力特别强,早早的就在外面代课了,师姐喜欢小朋友就去小学当了体育老师。
前两天聚餐跟我吐槽了很多她们学校的事情,有一次学校组织学生体育比赛,体育老师当评委,学生们是卯足了劲跑、跳等,在评委点评时候,有评委老师说一个学生体质太差,不适合比赛之类的话。
我师姐当场就反驳说“每个孩子都有每个孩子的优缺点,你现在觉得体质差,也许他以后会当运动员。现在不能决定以后的方向”,同行是冤家,要不是中间隔着几位评委,两个人都能直接打起来。
能理解师姐的感受,在一行里面学的多、学的深就越不敢轻易下结论
如果在看到一个儿童动作的行为方式不对时就下判定说“错误”或“很差”,说明并没有从儿童身体成长发育的特点去理解和观察,甚至极有可能是以成人的动作模式对照孩子的动作行为,而忽视了儿童的身体正在发育特点。
我们应从以下六个原则去看儿童成长发育的过程:
1、 动作是由量变到质变的原则
从刚开始怀孕到出生的过程就是一个细胞分裂组合(量变),直到组成相应的器官组织(质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留意孩子的身体变化,比如,刚开始学习走路时就需要不断的练习(量变),一段时间以后就可以走的轻松、稳定 等(质变)。
如果孩子出现比同龄孩子晚也不要急,先看看是否平时有足够的训练量,也要看看孩子的前期姿态,毕竟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
2、 动作是有顺序性原则
孩子的动作发育不像哪吒一出生就可以拿东西,就可以跑,而是先学习用手臂“扒拉”,在奔跑之前需要学会稳妥的走路。
在日常生活中一定不要期望孩子可以跳级或“升级装备”,一步一步的完成应该做的动作练习才是最正确的、也是最快的方式。
3、 动作是积累性原则
儿童的任何动作行为都是建立在日常生活经验所得,在这个基础之上才完成更高级的动作,如,走路是奔跑的基础、扒拉是抓握的基础、抓握是捏的基础等。
在教育孩子上绝对不能懈怠,每一次的训练都是向最终效果的积累。
4、 动作是有方向性原则
给孩子吃各种营养食谱,就是为了长高高的,
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就是为了学习更好,
给孩子报好学校,就是为了能将来考入一所名牌大学甚至好的工作
无论家长做什么都是有目的和方向的,相信没有希望孩子变坏的,孩子们的动作也是如此,当我们希望孩子站时帅气十足、行走时挺拔、与人见面彬彬有礼,家长就需要朝着这些方向去努力。更加成熟的动作表明儿童动作效率更高、更有技巧性。
5、 动作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原则
儿童生活的周围有各种各样的影响因素,一方面是来自本身,如:遗传、情绪、先前经验、身高体重。另一方面是外界环境的影响,如:温度、路面、是否有辅助等
因担心孩子摔倒而间接使用学步车或家长抱孩子,这是绝对不可取的行为,孩子的动作就是在经验中学习,在经验中改进,而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学会。孩子就是在这些因素中不断的自我调整和改善,
6、 动作是个性化的原则
即使是双胞胎也有不一样的地方,也不要把孩子当成“流水线上生产”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有的孩子动作发育较早,到九个月或十个月就可以行走。有的孩子动作发育较晚,到一岁或一岁半,甚至更晚才可以行走。一方面跟孩子跟经验(参考5原则)有关系,另一方面是孩子自身的发育系统,在神经和运动机能发育方面比同龄孩子稍晚而已。
孩子不是别人家的,也不需要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就觉得自己家的孩子不行,每个孩子对父母来说都是最好的礼物,都是每个父母的天使,我们要做的就是按照自己孩子的身体发育情况一步一步教育,无论是动作发育还是学习快慢,都是要多加练习、多加积累、多实践才是最佳的方式。
孩子是独一无二,把孩子当成孩子看待
他们会控制不住情绪,因为他们还不是成人,不能克制
他们会长时间玩手机,因为他们不是成人,不知道节制
他们会吃自己喜欢吃的,因为他们不是成人,不知道什么食物对身体有好处
他们会说出自己想说,因为他们不是成人,不知道什么叫“察言观色”
我是贺计划,一个在健身行业“摸爬滚打”八年的小白,每天分享儿童健身以及“成长发育”的那些事,希望了解更多实用小技巧,关注我每天学习一点,
毕竟
成长不易,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