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出一篇优秀的读书笔记?
序言:
书中有波澜壮阔的气势,也有小桥流水的温婉,你的读书笔记里,每个字,每句话,都是一段你和作者之间的独一无二的对白,在那个特殊时刻相遇产生的共鸣,或惺惺相惜,或赞美,或怀疑,甚至批判,那都无所谓了,你已经体验到读书的快乐就够了,哦,还不止这些,还有你那日益完善的思维结构,正被你默默的建立起来。
最近一段时间,我开始有意识地扩大自己的阅读量,每本书阅读后都“逼迫”自己输出一篇读书笔记,作为一本书读完的终止点,这确实是个好习惯。随着读书增多,我发现写出一篇优秀的读书笔记确实不容易,很多人私下也问我,为何读书的时候百感交集,而动笔的时候却文思枯竭?
我也深有同感,回想写每一篇读书笔记,我遇到的问题:
1. 无从下手型--《穷查理宝典》,看的很过瘾,但是写起来发现特别多,特别散,整理起来非常不易
2. 事无巨细型--《马未都说收藏》系列,他讲的很细致,我就按照笔记记录下来,但是分享给大家,可读性差一些,而且这么写耗时太多。
3. 历史概述型--《伟大的博弈》,开始写的很细致,后面越写越着急,希望马上完结吧
4. 解决方案型--《街头生意学》《富爸爸穷爸爸》怎么写的让人爱看,还把我自己的读书笔记都加进去?
5. 有的书某一部分很好看,其它部分不感兴趣了。
大家是否也有这样的感受呢?有几个原因会导致各种读书障碍,比如你的阅读量开始很小,无法把大量的知识在短时间里消化,于是觉得一本书会有千头万绪,不知从何整理才好;面对记忆力的衰减,很多知识无法有效识记,也是非常尴尬;有时,写给自己的读书笔记却无法拿给别人来看,在自己看来理解的每个短语和符号,却无法被没有看过这本书的人所理解……还有人根本没有时间去整理出自己看书的心得。
就比如,现在的我对过去写的读书笔记也开始不甚满意,寻找更好的解决办法一样,我们不断精进自己的“术”,使之慢慢配合自己能力的提高。这事,不急,慢慢来!
我分析了一下,好的读书笔记是什么样的?
1. 三个平衡的原则
(1)内容和思考的平衡:要兼顾介绍内容和阐述自己的思考;
如果一篇读书笔记只是内容的概述,而没有自己的思考,我们只能说这是一种对知识的复述和概况,并没有加入自己的思考,去和我们已有知识网络建立一种联系。往前一步,多思考一步,你就能把新的“砖”(新书)“塞进”自己的知识结构“大楼”里,形成有机的联系。
(2)思考和行动的平衡:要积极行动,运用书里介绍的方法,或者自己读书之后的变化;
有些书,完全是需要你去实践的,比如断舍离,这种书籍不需要对内容有100%的掌握,你只需要去思考如何去行动,行动后再去反思自己要如何理解这套思维和理论。我在看财务书时候,会尽力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从公司财务带到家庭财务,这样实际是为了更好的去实践相关理论,当我在做家庭财务分析时,我会结合公司财务的特点再去深化。
我读书的目的就是要把每本书的知识,去给我的思维方式和做事方法带来影响,这样我才能“用好”每本书的精华思想,否则,概念终会随着时间淡忘。
(3)给自己看和给读者看的平衡:作为自己的读书记录,也要引导读者去了解
这个问题我也是思考了很久的,给读者看的读书笔记应该可读性更强,而不是真的是给自己做提示的“笔记”,怎么去平衡?
现在开始我要严格控制每篇读书笔记的字数,不求覆盖书中内容“高大全”,但求做到以点带面,从一个细小的点去挖掘一本书的内涵,至于细枝末节可以用思维导图搞定,无需复述给每位读者。如果说一本书是一棵大树,你可以给读者去看树的全貌,也可以折下一个枝杈或者一片树叶,娓娓道来;却没有必要把每一片树叶呈现在读者面前。
2. 形式:因地制宜,不拘泥于某种固定形式,积极开发各种读书笔记的形式,为自己所用,让读者读的更高效
读书笔记有很多形式:word文字版,PPT图文、思维导图,甚至excel,Process on……这些会根据你的书籍不同去调整,没有定式,还要,用自己最熟悉的方式,最游刃有余的那把刀。其实,用好文字版的人才是“大家”。
3. 语言:最近看到一篇好的读书笔记,真的是没有一个字的废话,可以高度凝练一个章节的内容核心,还不抄原文。三个要求:简洁,凝练,有力!
目前我自己的语言处于“由少到多”的过程,之后的目标开始要求自己“从多到少”,精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