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解析系列茶之图 图略
陆羽(733年—804年),字鸿渐,号季疵,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生活在中唐时期。一生嗜茶,精于茶道,遍访名山古刹,选水研茶,终其一生写作了《茶经》,被后人奉为“茶圣”。宋代诗人梅尧臣说,“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那陆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关于陆羽的身世传说较多,陆羽二十九岁时为自己写的自传里说:“(陆羽)字鸿渐,不知何许人,有仲宣、孟阳之貌陋;相如、子云之口吃。” 我们姑且按其自传线索做一疏理。
陆羽是一名弃婴,竟陵龙盖寺住持智积禅师,在西郊的“古雁桥”下捡得,抱回寺院,取姓陆、名羽、字鸿渐。智积禅师是位得道高僧,并煮得一手好茶。陆羽跟随智积禅师学茶修佛,一直到十二岁,在黄卷青灯、钟声梵音中完成了茶、禅的启蒙。
十二岁时,陆羽离开龙盖寺到一个戏班学戏作优伶。陆羽虽其貌不扬,又有些口吃,但他却幽默机智,演丑角极为成功。学戏期间,陆羽与好友时常一起出游,品茶鉴水,谈诗论文。
十九岁以后,陆羽弃戏研茶,自此心无旁骛。约在公元758年,陆羽先是到了升洲(今南京)钻研茶事,安史之乱(约公元760年)后,远离他乡,顺江南下,在盛产名茶的湖州苕溪结庐隐居下来,深入茶户,采茶觅泉,评茶品水,闭门著述《茶经》。
这期间,陆羽结识了隐居湖州杼山妙喜寺的高僧皎然,并在妙喜寺内居住多年,收集整理茶事资料。认识皎然,是陆羽的一大幸事,继智积禅师之后,他再次亲近到了集禅、茶、诗于一身的一代高僧。皎然可谓是陆羽的良师益友、“缁素忘年之交”。皎然善烹茶,擅茶诗,并与陆羽交往甚笃。他们常常一起切磋佛法,共论禅理,吟诗作赋,品茗斗茶,将茶艺、禅机相结合,把饮茶提高到美学和文化的高度。陆羽四十八岁时(约公元780年),完成了人类文明史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
之后,陆羽为究察茶史、研讨禅理,浪迹天涯几十年,最终叶落归根,大约在七十二岁那年(公元804年,贞元末年)去世,传说安葬于“本师智积之塔”旁边。
陆羽一生淡泊名利,坦率豁达,不喜送往迎来的俗套,一直过着半是隐士、半是游僧般的生活。正如他在《茶经》所写:“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这首诗是陆羽五十八岁那年,在移居信州(今江西上饶)凿井选水、种茶研茶期间,得知亦师亦父的智积禅师圆寂竟陵,悲痛万分时写下的,借以寄情言志。
《六羡歌》
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
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
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兴之所至,心之所安,尽其在我,顺其自然。
跟随心的指引,为此心而用心,为此身安放心灵,风景便在远方迎接着你。
心有所致,意有所往,内心渴望的宁静,身随心游走,茶之所至,如能静静的喝上一杯茶,那更是万事顺心,百事胜意了!
《茶经》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是一部百科全书式茶学经典,是茶文化的开山之作。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史》中说,除四大发明外,茶是中国对人类的第五大贡献。美国学者威廉.乌克期指出:“中国学者陆羽,著述第一部关于茶叶之书籍,于是在当时中国农家以及世界有关者,俱受其惠。”
以绢素或四幅或六幅,分布写之,陈诸座隅。则茶之源、之具、之造、之器、之煮、之饮、之事、之出、之略,目击而存,于是《茶经》之始终备焉。
译文:用白绢四幅或六幅,把上述内容分别写出来,张挂在座位旁边。这样,茶的起源、采制工具、制茶方法、制茶用具、煮茶方法、饮茶方法、有关茶事的记载、产地以及茶具的省略方式等,看到了便随时都记载下来,于是茶经也就从此完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