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需要磨炼
成长需要磨炼
——读《九千声“起立”》有感
深夜,月凉如水,静静地洒在书桌上。我手捧《九千声“起立”》这篇文章,细细地品味。这是作家毕淑敏创作的一篇叙事散文,主要讲了“我”小学时期(1960年)当了十一学期班主席,喊了九千声“起立”的事情。
“我”在一年级下学期被班主任白玉琴老师宣布当班主席,负责喊“起立”,九千声“起立”看似简单,实则受尽心理煎熬。有完成任务的轻松愉悦,有难以把握时机的左右为难,有受到同学迁怒指责的委屈......在这些磨炼中克服诸多的困难,使“我”的内心变得强大起来。
历史不是简单的重复,却有着惊人的相似。记得2018年,就读一年级的“我”被老师任命为数学小组长,可她没教我怎么才能做好组长的工作,真是愁人。如果小组内同学们效率高,我就能很快收齐作业交给课代表。可大多数情况是,总有个别拖拖拉拉的同学拖后腿。我不等他们吧,他们可能确实做题有困难,不一定是故意拖延;等他们吧,课代表又要责怪我没按时上交全组作业。好长时间,我就在这种纠结的情绪里走不出来,就像在菜场帮妈妈提一袋子鸡蛋,走快了怕摔,走慢了怕挨骂,总之就是两手提篮——左篮(难)右也篮(难)。
最烦恼的是——当老师清点作业本时,总有几个组员站起来告状:“老师,我正要交的时候组长走了,不是我不交。”他们不会找自己的问题,总是埋怨我。气得我眉毛拧到一起,从丝滑变得纠缠;鼻翼一张一翕,呼出来的气像打气筒放出来的气一样又急又粗;脸一下子拉了下来,像刷了层浆糊般的紧绷着;此刻烦躁的心情,就像十除以三得出的结果一样,无穷无尽。幸好这种时候不多,当了四年的组长,收过几千次作业,我也终于想到办法:每次把作业交给课代表时,另外附上一张便利贴,写上未交人员名单和时间。
至今我还是不知道当一名好组长的标准是什么,也不知道为什么老师每学期都让我干这个,直到读了这篇文章才找到答案——原来老师是在给机会我体验,给机会我磨炼。考试有标准答案,可是生活没有,需要我们耐心去寻找、慢慢去成长,这就是我读它最大的收获。
夜风乍起,吹得窗前的风铃叮咛叮咛咛,此起彼落,似乎是主人公和白老师在轻轻地敲叩我的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