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读书散文

写作的风格,可能不自觉

2023-08-23  本文已影响0人  中年再读诗

初次看到苏轼说“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惊为天人,觉得这才是写作的最高境界。现在也这么认为。

所以,有时候就放弃了谋篇布局,以直抒胸臆为准,连标题也懒得改,只要觉得别人能感觉到这个意思就行。

但作为一个文化传承数千年不绝的人口大国,其间文人之佼佼者不计其数,后来者不可能不受其中一两位乃至更多人的影响。比如师法屈宋啦、抄写《文选》啦、独尊李杜啦、临摹唐宋八大家……近代则下笔《红楼》、张口鲁迅……

外国人大概也不例外。看过有限的几本外文译本,发现外国作家喜欢写天气和心理。国人则喜欢写外貌和对话。

所以,自己写文接近哪一种风格?或者说受哪位作家的影响较大,有些人是自知的,有些人可能是不自知的,还以为自己是独创,其实是模仿者或跟从者。

受他人影响或模仿他人风格也没什么不好,只是恰好说明了创新之难——要想独树一帜地开创一种文风,或许真的需要天赋或机缘。

不论如何,在意思明了的前提下尽情表达,依然是我最中意的写作方式。管他字句成不成调,先痛快了再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