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的发现

2020-04-08  本文已影响0人  行走中的大棉花

最近二岁半的儿子总是喜欢把那剩下的一些小粉笔头倒到地上,然后又把它们装进盒子里,来来回回的玩,不亦乐乎!

        今天中午他玩得更嗨了!将桌子上剩下的几盒全都倒在了地上,还有一盒水彩笔。来来回回的把这些粉笔中长长的放到一个盒子里,短短的放在一个盒子里。我在旁边静静的看着。几个来回后,儿子关注到了那些彩笔(有彩铅)。我看到儿子把水彩笔放进原来的笔筒里面,然后拿起了一根彩铅,看了看,好像和水彩笔不一样。于是他试着把它放到那盒放有长粉笔的盒子里,放进去后,感觉又不对,于是又拿过来放回到了彩色笔筒里面。

通过这样无意中的发现,在想小孩子其实是很善于去观察的。在将粉笔、彩铅归类的过程中,可能从使用属性非常的难,但他能从原来的位置来分而遇到彩铅这样的物体,便进行了对比,发现个水彩笔和彩铅的长度差不多,样子也相像,所以放到了水彩笔里。而粉笔是白白的短短的,相对也要粗一点。通过这样的一个观察对比,把彩铅放回了原来的位置,粉笔就放在了粉笔的盒里面。

往日我们都是这样把彩色和彩铅放在了同一个盒子里面。

志江校长在《玩游戏,学数学》里面说:当儿童尝试建构一个新观念时,他们头脑中的原有观念,表面上看是被新观念替代了,实则是以无意识的方式继续运行着,一旦遇到合适的情景,原有观念就会自动开启。

同时他也告诉我们儿童不是根据物体的某一种共同属性进行分类,而是以某种关系为纽带进行分类。这是处于三到六岁阶段早期的儿童的典型智慧特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