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成长,哀而不伤。
最近的状态实在不是很好,感觉丧感十足,有点颓废的意味。人,是一种奇怪的动物。总是会陷入一种间歇性的情绪低落周期。在这个周期里,我们颓废、丧感十足、情绪低落,陷入自我的狭窄的负面的小圈子里,别人进不来,自己出不去,作茧自缚的庸人自扰却如影随形,见缝插针的与心中的正能量顽强抵抗。而我的意识也放任自流,不管不顾。后果,可想而知。
昆明的五月,阳光不是很烈但却有让人心情烦躁的本事。今天是劳动节收假最后一天,而我将要去学校读书。早晨醒来时,我在微信家人群里发了几个小人人的表情包,我姐和我一起聊天,问我要吃什么买给我,我老爸突然冒出来一句:有些人不成器。我就记在了心上。我先是从床上爬起来,出了房间门,走到沙发旁又躺了下去,唉声叹气。随后,我老爸也起了,过来沙发边坐下,也不和我说话吃早点,我没话找话的和我爸胡说一通。之后,我妈过来坐在我身旁,问我:你怎么了,一直叹气。我说,没怎么,有点不开心。感觉父母也被我的情绪弄得有点烦躁。
我不知道未来要在那里平方,也很迷茫。小时候,父母在外务工,而我作为留守儿童被留在家,和爷爷奶奶相伴。每次回到家,家里空荡荡的叫人害怕。我的读书时光,是一段忧伤的记忆。从小学到初中毕业,我的成长时光,父母是缺席的。我曾埋怨他们,一次也没有给我开过家长会,也不关注我的成绩。我还想过,是不是他们不爱我。性子也变得有点怯懦或者自卑吧。正好五六年级那时,我有了手机,QQ空间鸡汤文开始盛行,我也不由自主的投入了它的怀抱。我开始了我的文艺之旅。
这个时代,滚滚向前发展,唯一的不变就是变化本身。我身处其中,最明显的感触是手机的变化。从当初的直板手机或是翻盖手机到触屏手机,再到智能手机。而我也从小学到了初中,到了高中。从乖顺,从单纯,到了复杂,到了叛逆。有人说养成孩子正确的行为模式的时间是从一岁到六岁,过了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行为已不能再培养或是纠正。而我已错失了这个时期,高中不服规则的叛逆,也被我认为是正常的行为模式。高中实行补课制度,从星期天晚上七点补到下星期天早上十一点。我想考好的大学,所以一开始我接受这个规则。但补习了两三周后,我开始厌恶起来,老师所谓的补课是接着上课本,而不是复习星期一学到星期五的课程里的易混难懂知识点。在高压下的紧密的而无意义的补课,我开始了我的请假度日,以及不参与集体晨跑。这无疑挑战了老师的工作,以及拨动了倍受压抑的神经紧绷的学生,我成了一个环境的格格不入者。
环境给人的影响,无时无刻不在彰显自己的存在。从三岁开始留守的经历,让我形成了孤僻怯懦的性格,当然也有批判叛逆的因子。忘记说,我很喜欢看书。高中叛逆归叛逆,我还是有认真学习。每次请假回来,考试了,我考得成绩是不差的,所以现在读了二本大学。虽然不是很棒的大学,总归是大学了。因为叛逆的挑战既定规则,我被老师边缘化。对我放任自流的方式,便是准了我的假条。脱离高中的无意义的苦行僧式,我一头扎进了书籍里。新华书店,新知书店,就下了一串串我的脚印。我把我的零花钱以及存了好久的钱,拿了出来,买了将近一千元的书,二三十本。在那段时间,我泡在了书中的理想国度里,沉迷到不能自拔。
书看多了,人也成长了。当初想不通的事,不能接受的事,我开始慢慢能梳理清楚,不能接受的也开始选择用平和的方式接受。如今,我明白了父母当初的选择是无奈之举,为了生活奔波劳碌只为给贫穷的家庭一份富足的生活。而他们十年如一日的风里雨里前行,终于小有所成在城里扎了根,而我也和他们握手言和。我明白了人不可能你想如何就如何,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规则,在遵守规则的时候不被固化依旧突破式的前进,才是正确的行为选择。曾经以为一切都有商量的余地,所以反抗不愿意接受的事物,如今我明白,一切都有它的存在理由。
有人说人活着有三条命:一个是性命,一个是生命,一个是使命。平庸的人有一条命:性命。优秀的人有两条命:性命和生命。卓越的人有三条命:性命、生命和使命,它们分别代表了生存、生活和责任!这句话,道出了人生的三种境界。未来的我,努力追求卓越,如此就好。美的期许,全力以赴。
我的成长,哀而不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