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儿童的成长有哪些规律可循?什么是“善养育”?

2022-03-22  本文已影响0人  黄衣心理王静

在进行儿童学习能力训练的过程中,时常会遇到有特殊儿童来做评估的现象。评估的结果,少不了会从心理需

求、感觉统合训练、情商培养、学习技巧等几个方面来给家长抚养建议。那么,特殊儿童的带养,究竟有哪些抓手可以用?我们今天先来看看:特殊儿童成长的规律。

特殊儿童:是指与正常儿童在各方面有显著差异的各类儿童。

这些差异可表现在智力、感官、情绪、肢体、行为或言语等方面,既包括发展上低于正常的儿童,也包括高于正常发展的儿童以及有轻微违法犯罪的儿童。

01 遵循着正常儿童成长的规律

正常儿童的成长规律需要遵循这4个规律:

a 儿童成长是有阶段性的连续的过程

b 儿童的成长是遵循着从中心到外围、从上到下、从近到远、从粗大到精细、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c 整体协调各系统器官的发育步调。

d 儿童的成长具有个体差异性。

特殊儿童的成长也是遵循着这个发展规律的,所以我们在带养特殊儿童的过程中,可以参照这个规律来制定训练方案,在孩子的“最近发展区”进行工作,于孩子的成长是事半功倍的效果。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02 多数特殊儿童的成长有迟滞现象

在评估中我们发现,特殊儿童的成长普遍比正常儿童要迟滞,这个迟滞并非身、心、脑全面迟滞,有可能是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迟滞的更多一些。

这也给我们一个警示,那就是,在生活中发现孩子某方面比同龄儿童落后的比较多的时候,就需要查找问题、有针对性地带养,这一点对于特殊儿童的早期发现有重大意义。

因为对于特殊儿童来说,越早发现,尽早干预,特殊儿童的复健可能就越大。

03 呈现出比正常儿童更加典型的某个行为

很多特殊儿童有自己的典型行为特征,比如抽动症的挤眉弄眼,比如自闭症的刻板动作和兴趣狭窄等。

发现孩子有一些非常典型的行为,也是提醒家长朋友尽快排除疾病特征的时机。

当然,正常孩子的正常行为也可能出现一些典型的现象,比如1岁左右孩子吃手,比如1.5岁孩子的执拗等。

这就需要家长能够区别,或者请教儿科医生、儿童心理咨询师来区别孩子的行为。

04 多数特殊儿童的安全感不足

评估特殊儿童多了,会发现他们几乎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安全感不足。

评估智力低下的儿童时,经常看到他们有钻到桌子下面不出来或者贴着墙边站不动的现象;评估抽动症儿童时会有孩子更频繁地挤眉弄眼行为;评估自闭症的儿童时,会看到他们围着桌子转圈圈以及赖在家长身上不下来的表现……

很多特殊儿童由于某些发育不健康的表现无法融入社会生活,有些孩子也不被家长理解,所以他们内心对这个世界是恐惧的。

面对孩子的问题,家长会很焦虑,情绪化,这些焦虑是对带养自己孩子的迷茫和无助。这些情绪也会感染孩子的情绪状态,使得孩子们对自己的成长也不自信起来。

在评估中,我也见过为数不多的几个家庭,所有的家人都非常非常地爱这个孩子,所以孩子的安全感特别好,虽然不爱说话,但是她和我互动很积极、对于游戏结果有着正向的期待。看着这个小姑娘,我切实感觉到:内心有力量的家长对于孩子的影响太大了。

05 多数特殊儿童有人际关系不良的问题

可能由于安全感不足,也可能由于孩子的触觉过分敏锐,或者欠缺与人交往的经验等原因,导致特殊儿童的人际关系不良。

然而家长一定要懂得“善养育”这个做法。

所谓的“善养育”是我给学员家长讲的名词。由于做学习能力训练的孩子们在工作室的表现,和他们在家里的表现很不一样。比如不爱做作业的孩子跟着我积极完成专注力训练的作业纸,比如胆小不敢看大人脸的孩子跟着我活泼明媚,比如经常自言自语的孩子跟着我努力为大家服务等。

所以我讲“善养育”,意思是请家长们看看我是怎么和他们的孩子在一起工作的,然后思考怎么换换自己的带养方式,给孩子积极、正向的反馈,更加包容的心态,坚定有力的规则,寻找带养自己孩子的恰当途径。

通过改变带养方式,首先能够帮助孩子学会人际沟通,其次才是孩子们内在状态的逐渐改变。

06 特殊儿童的成长通常得不到家长的信任

说到这一点,最为深刻的感受还是来自我自己的体验。因为我家中有一个特殊孩子,在带养他的过程中,我是从开始的迷茫无助,不敢相信他能够通过康复训练具备更多自理能力,一直到努力付出陪伴他成长,看着他慢慢获得了更多自理、做事、融入社会的能力,慢慢长大的。

事实上,当家长遭遇了特殊儿童,就象《利伯缇大学公开课:特殊儿童研究》里讲的那样:父母们就好像去意大利旅游的旅途中被迫在荷兰下飞机,而且还要永远留在荷兰。那种起初的愤怒、无助、不能接受的痛苦,消磨掉了家长对这个孩子的成长的信心。

然而孩子终将长大,我们的陪伴也只有这么几年时光,能够面对问题的家长们会快速的行动起来,按照孩子的需求去支持他的成长。我们唯有相信他们的自我具备了某种力量,才能够用自己的努力,这种外力去唤醒他们自身的成长力量。

只依靠成年人帮助成长的孩子是不存在的,假如他们内在没有一股积极的力量,别人再怎么努力,也不能够对这个小孩子起作用。所以,给孩子更多信任,愿意相信并且支持他自己力量的发展,是可以使得家长带养特殊的孩子的绝招。

特殊儿童的带养需要花费比正常儿童好几倍的辛劳,家长们的坚持和充满爱的包容,是对特殊儿童成长最有力的支持。

具备这些理念,带一个特殊儿童进行训练就可以开始进行了。我们会逐一分析不同类型的特殊儿童如何进行不同的训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