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的有志者故事
在中国文化里,有六个字来形容少数的智者。他们对自己人生有清晰追求,而且一直不断朝着目标奋进的,甚至在无意中,系统化地管理、经营自己的人生,其结果,多半会成就一番让常人望尘莫及的成就。虽然,起点一样,甚至那些少数的起点更低。
这六个字是:有志者,事竟成。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人生立志越早、志向越清晰坚定,人生的资源、精力利用效率就越高,就越少被外界干扰阻挠而迷失,一路走下来,成就就越大,人生的获得感就越多。
关于这六个字的励志故事,从小开始,我们都是听了不知几箩筐。那些“别人家的孩子”,我们不提也罢。
某想说说自己亲身经历的、身边人的故事。同时,也请读者您脑补身边的真实案例。
某当年走出校园的第一个雇主,是政府机关。第一位上司,早年是插队知青,后来作为“工农兵大学生”上的大学。办公室里,你看到的他永远精神饱满、永远笑容可掬、永远勤奋努力。那时办公桌上没有电脑,大家常常置块玻璃案板方便写字。他的案板下,压着的是周恩来的照片。单位资料室里的《新华文摘》、中组部的《组工通讯》,只有他一个读者。虽然工作忙碌,每天常态加班,但他每天晨跑,从不间断。
你或许会想,哦,不过是一个勤勉努力的公务员,有啥稀奇?
今天的时代背景,是年轻人挤破头参加“国考”,要挤进公务员的铁饭碗队伍。当时呢,潮流正好相反。
那时还没有公务员制度,进政府机关是组织调动,不必“国考”。而且,当时的时代背景,是“万元户”兴起,机关干部掀起“下海潮”。当时的知识分子、机关干部,收入低下,有个词叫“脑体倒挂”。当时社会有句顺口溜——“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我的这位上司,似乎毫不为“下海潮”所动,对住筒子楼、低薪工资条、偶尔发点鸡蛋的待遇,甘之如饴。
几十年之后,他进入国家权力核心层,《新闻联播》经常露面,出门有警卫护驾。
有志者,事竟成。他的志向,在几十年日复一日的坚持下,变为现实。
接下来本来要分享我个人的故事的,因为今天是除夕,就到猪年再叙了。
2018即将一笔“狗”销,在此祝福读者诸君:猪年大吉、诸(猪)事顺利、阖家安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