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散文哲思

白本无色,而蕴七彩

2020-10-12  本文已影响0人  2c97980d8ebc

秋来到,芒上露珠消去,攀山看红叶,见山岩如古池自岿然独存不动,行走山道间,只听闻寒蝉悲鸣,其声凄切,穿透山岩,似乎知道他们将命不久矣。秋的含义有很多种,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凄美。因为秋天 ----- 成熟与凋零并存。

万物似乎皆有天命,一切均不由自己做主,于是,垫子上偷一点自在和放松,成为现代人内心深处最期待的奢侈。可是我,不仅仅只单纯的想在垫子上偷闲寂,还想在 “ 西风拂须时 ,落花一瞬间;凉荫清净处,芭蕉闲徘徊。” 的时候,也像它们一样,在天地之间,穹霭之下,幕天席地之上,让内心和天地相连接,哪怕是在凄美的凋零之中,也能去尝一尝 “ 自由自在一心轻 ” 的滋味。

去聆听 “ 松风绕屋吹,秋将归。” 的至美。

万物一定比人类更聪明,你看它们,从生存下来的那一刻已经明白了生命的真谛是苦,是悲,是消亡,但是这一点都不影响它们的乐观主义。哪怕田野泥泞山岩之间,都是万物自然生灵的一席修身的垫子,它们扎根在泥土里自由自在的快乐,心无挂碍的成长。

瑜伽说:万物的内心,皆有神性。

那么,我想,万物自给自足的快乐和满足,自发寻觅的蓬勃之路,也是瑜伽的一种吧?

我喜欢在户外里练瑜伽,和树一样挺立,和山岩一样岿然,和秋蝉一样放声歌唱,在茫茫的宇宙中,那一点的自由和欢乐,都是平凡生活里最神奇的体验。

与其狂妄的去追求永恒,不如抓住瞬间的此刻,哪怕此刻只是一种残存的美。

----- 通过身体,我们达到了控制心灵的目的。“ 你不需要重复的念祈祷文或者诵经。只需要安静的坐三个小时,闭上眼睛,一动也不动,静心聆听自己呼吸的声音,那么所有的事情都能轻易的解决了。” 如果身体稳定了,那么心灵自然也会稳定下来;同样,如果心灵稳定了,那么身体也会稳定下来。或者,这就是植物生根的原因吧?

我们也可以让自己的心灵通过冥想去 “ 生根 ” ----- “ 冥想于无限的苍穹宇宙,以及任何伟大崇高,安定,完善的事务 ----- 比如天空,大地,或者是一座巨大的山,它们是多么的稳定呀。” 这些能让自己稳定下来的事物就是我们心灵的根,于是,我们也可以达到平静与稳定了。

只有这样,才能启动打开直觉的触觉,才能真正意义上 “ 带上觉知和感受 ”;然后,去听一听 “ 一片闲寂中,蝉声透山岩。” 的心旷神怡。

《 瑜伽经 》 里有关于 “ 智慧的最后七个阶段的层次 ”,也是 “ 心 ” 的七个层次,它们分别是:

1: 我们时常向外四处去寻找,去看,但往往无法获得我们想探索的知识。

2: 我们会了解到,所有快乐与痛苦的经验不是来自外在,而是来自心灵的诠释。

3: 在完全了解了自己的心之后,以中立的心,达到对宇宙的认知和了悟。

4: 认识本性和本性的作用。

5: 实际上是我们了解之后的影响。

6: 心灵的特质消失了。

7: 最后只有真实自我被留下了,安住在它自己纯洁的本性内。

( 陈景圆翻译的 《 巴坦加里的瑜伽经 》第 163 - 169 页)

每天早晚,花一点点的时间瑜伽,其实是花一点点的时间走向自己的内心,这个走向内心的时间可以不只是真的站在垫子上,也可以站在自然的深处。因为我总是相信:站在自然的深处,就是站在生命的深处。想要站在生命的深处,必须走向自己的内心。

只有走向自己的内心,才能从容的去做一件事,真实的去感知;只有从容的去做,去感知,才能在那个时刻达到专注。于是我们的四肢无论在外边做了什么,都可以把飘飞的心绪拉回来。那时,遇见一些杂乱的思绪干扰心绪时,也可以毫不犹豫的将其放下,只浸润于那个此刻,那个当下。。

放下,不仅是空白,是当下,是 “ 自由就自在一心轻。” 还是此时白云深处的枫叶,更是春日鸟惊心,夏日花溅泪,秋日伤别离,冬日春将归。

-----  因为: “ 白本无色,而蕴七彩。”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