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述而篇》第27章
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论语·述而篇》第27章。先恭诵原文——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孔子说:“有这样一种人,可能他什么都不懂却在那里凭空创造,我却没有这样做过。多听,选择其中好的来学习;多看,然后记在心里,这是次一等的智慧。”
这里的“不知而作之者”,古今学者有很多不同的解读。
古代解释:《论语集解》包咸的批注说,“时人有穿凿妄作篇籍者,故云然”。是说夫子那个时候,有人明明不懂,却按照自己的意思来著书立说。而夫子则讲求“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不能够创作,只能转述古圣先贤的教诲。他认为孔子那个时代有人这么做,所以夫子才特别说这个话。
现实意义:那个时代的状况我们不太能考证,但是对当今这个时代,就很有现实意义了,现在整个社会都在追求创新,人人都想创造。每天有大量的书籍、文章被出版、发表,浩如烟海,都是在说自己的想法、追求标新立异。“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对于现在人已经很难理解了。
对问题的认知:那为什么夫子要坚持“述而不作”呢?夫子讲的“述而不作”和我们现在一直提倡发展、创造、创新是不是完全矛盾呢?如果没有创新、发展,社会不就要停滞不前、甚至退步吗?这个问题大概是很多学习传统文化的人都有疑惑吧!要解决这个疑惑,就涉及到对一个问题的认知,那就是人类的历史文化到底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看法一:按照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人类对世界宇宙规律的认知水准其实是退步的。今人不如古人。
看法二:而按照西方文化的看法,人类的认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直在进步的。
看法三:南怀瑾老先生说:“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必须先建立一个基本的认识。究竟什么叫进步?什么叫退步?需要先下一个定义。如果把古今中外的文化研究下来,就会得到一个结论。
站在物质文明进步的立场,或者自然科学的观点来看,明天实在比今天好;站在精神文明的立场来说,今天是比昨天差。
科学文明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生活上的便利,但是并没有给人类带来幸福,相反地,给人类精神上带来更多的痛苦与烦恼。”以上是南怀瑾老先生的原话。
现实对照:事实上,对于南老的这个结论,我们当代人会越来越有切身的体会。就是在今天,
战争:21世纪最大规模的战争--俄乌战争正在进行,成千上万的人,随时都可能流血牺牲,数百万人流离失所成为难民;
瘟疫:人类有史以来的最大瘟疫---新冠疫情也已经肆虐全球两年,夺取了超过百万人的生命;
精神疾病:还有人类的精神疾病,各种抑郁症、焦虑症高发,正困扰着越来越多的人群。
观点:先进的物质文明,并没有给人类带来更多的安宁和幸福。没有心灵提升支撑的物质文明的发展,对人类来说注定是灾难。4分42秒
夫子知见:所以,夫子在这里讲“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不知”就是无知,对于圣贤之道根本没有读懂,对道他完全不了解,所以他才会穿“穿凿妄作”。“无知而作”不遵循规律,肆意妄为,胡乱创作,必然带来痛苦和烦恼。“我无是也”,就是孔老夫子说,我绝不如此。
蕅益大师对本章有一个简单的批注,“知便不作,作便不知”。蕅益大师的批注叫「点睛注」,画龙点睛,言简意赅。是讲夫子述而不作,他是真知。这个“知”,在古代也跟那个智慧的智是同一个字,所以我们念“智”也行,念“知”也行。大师如此精妙的点评,值得我们去细细体会。
张居正在解释本章时,则采纳了另一种说法,他将这里的“作之”解读成“有所作为”,说,“天下之事,莫不有理,必先得知此理明白,然后处事停当而无有过差。今天下之人,盖有不知其理而妄有所作为者,若我则无是也”。张居正说,做任何事都有一个理在,只有懂得了理再去处事,才可能没有差错。天下或许有不知其理而能做成事的人,而我肯定不是这样的。
钱穆先生《论语新解》里对这两种解释做了分析比对,认为这两种解读,都有合理之处,也都有滞塞之处。钱穆先生选择了倾向于第一种解释,认为这里的“作”字当同“述而不作”之“作”,指“创制立说”。
启示警策:其实,我们学习论语,重在从中受益,不管从哪个角度去理解,对我们都有着深刻的启示和警策。从创制立说角度去理解的话,对于我们学习传统文化,学习《四书》等儒家经典就有现实的指导价值。你看我们现在讲课,都是按照古注讲的,不敢用自己的意思来讲。我们只是在古注基础上做一些白话的解释,或者依着师长引导的内容,分享一些自己的理解,不敢没有出处的随便去发明一个意思来。
左玉波老师在讲解本章时,解释说:这里“不知而作”的“作”是“实践”的意思,左老师的解释是比较接近第二种,将“做事、作为”,延伸为“实践”,让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一下子,将本章的义理和儒家的学习之道完全契合上了,真是美不可言!左老师解释说:“实践应当在正确的见解指导下进行,如果不了解、不了知正确的见解去做的话,就是‘不知而作’。见解好比是眼睛,实践好比是双腿,如果没有眼睛认路,双腿跑得再快也没有用,误入歧途、背道而驰,悲剧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所以‘不知而作’,其实就是盲修瞎练,是不可能成功的。”
夫子所行:孔老夫子接着说,“我无是也。”“我是不会犯这样的过失的!”,夫子讲自己,其实是提醒我们:不要走这样的错路。实践之前,一定先要建立正确的认知,正确的见解,先“知”而后“作”。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明天继续本章后半节的学习。
(注:文字部分为讲师手稿,与音频稍有出入。)
思考题:
1.为什么夫子要坚持“述而不作”?
夫子在这里讲“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不知”就是无知,对于圣贤之道根本没有读懂,对道他完全不了解,所以他才会穿“穿凿妄作”。“无知而作”不遵循规律,肆意妄为,胡乱创作,必然带来痛苦和烦恼。“我无是也”,就是孔老夫子说,我绝不如此。
2.谈谈你对“不知而作”的理解?
没有建立正确的认知之前,不要盲目付诸实践,不要走这样的错路。实践之前,一定先要建立正确的认知,正确的见解,先“知”而后“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