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智慧
人活一辈子,有人清醒的活着,有人稀里糊涂的过,有人舒坦潇洒的走一回,有人总是很拧巴,到底怎么样才能智慧的面对人生呢?利用晨间的时间零零碎碎读完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希望从这本哲学类书籍中寻找一些答案。

纵观叔本华一辈子,情路坎坷,终身未婚,事业也不顺,与同时期的声名显赫的黑格尔相比,当他拿到了柏林大学讲师资格后学生从未超过三个便取消了,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上课,陆续出版了多本著作销量不过几百本,终于在63岁出版的这本书声名鹊起。很是佩服一个人在黯淡无光,不被世人认可的时候潜心研究自己的爱好,王国维评价叔本华是为哲学而生。

三个幸福的终极真相
亚里士多德把人的幸福分为三类:身外之物、人的灵魂和人的身体。叔本华在保留三分法的同时,认为决定人类命运的根本差别取决于人是什么,人有什么,在他人眼中是怎么样的三个方面
第一,人是什么。包括了我们的健康、力量、外貌、气质、道德品质、智力和教养等;
第二,人有什么。顾名思义就是外在的财产和一切占有物;
第三,人在他人的眼中是怎么样的。
幸福的首要因素是由他的内在机制决定的,也是他内心是否感到满足的直接根源。一个人的内心满足与否,取决于他的情感、欲望和思想的共同作用,外在环境对人只起到了间接调整的作用;叔本华说最高级最丰富且最持久的乐趣来源于思想,思想的力量的强弱决定了乐趣的大小。

你看我们作为凡夫俗子,思想的境界可能没那么高,也不像叔本华一样有殷实的家底,可以纯粹的为理想而活。但我们往往一味地把目光聚焦在外在的,以及自己所没有的,不断地从外界来索取,我们也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评价而不能遵循内心甚至忘记初心,好像把幸福的掌控权都交给了别人和外界,离自己越来越远,殊不知,幸福的根源在自己,可是又有多少人能意识到呢?当然幸福也不能纯粹的撇开物质,但是内心的富足是金钱换不来的,比如在读书、跑步、记录生活、实现自己价值的过程中让自己充盈起来。

无运动不成活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年人加入了跑步行业,退休的老头老太太也更在意身体健康,的确,健康比什么都重要,这也是人慢慢变老或者健康亮起红灯后才有的意识。越来越多的肥胖导致的并发症,营养过剩、作息不规律导致的不同程度的疾病,且呈年轻化趋势。

我们的身体内循环每天都在进行运动,心脏的跳动、血液的流通、肌肉的收缩、肺自主的一吸一呼、肠道的蠕动。可是我们的身体却常常久坐,工作的忙碌是一方面,懒散也是一方面,一点儿也不锻炼就会让身体表面的静止和内部新陈代谢之间出现明显而致命的失衡。身体不间断的内部运动要求需要一些外部运动来与之对应,一旦缺失,我们就不得不相对压抑沸腾的情绪。
宁可做健康的乞丐,也比做病恹恹的国王快活得多。性情乐观、体格健康、充满活力、温文尔雅、有良知、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这些都是财富无法弥补或取代的优势。幸福十有八九都赖于健康,最愚蠢的事就是牺牲自己的健康去追求任何其他一时的快活或者好处。如果有人说生活所迫或者为了更美好的生活,那你试试身体出故障后的成本和损失。

痛苦和无聊是快乐的死敌
人的两大宿敌是痛苦和无聊。叔本华说当我们足够幸运逃离了其中一端时,我们就接近了另一端。生活就像钟摆一样,在两端之间或激烈或温和地来回摇摆,要么痛苦要么无聊,反正总有一项逃不掉。

空虚无聊寂寞冷成为了当下很多人的状态,所以不断地通过外界寻求刺激,比如刷抖音停不下来,比如沉浸在游戏的虚拟世界中,不断通过各种无畏的东西充塞和麻痹大脑,单调而乏味。如果没有虚假的目标忙碌起来的话,闲暇也会变成负担,最后想法用一些五花八门的社交、消遣打发时间,最后闲暇甚至反倒成痛苦,无所事事便会躁动不安。痛苦而又无聊的循环往复。
那如何破局呢?充满活力地做你擅长的事情,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做一些能让身心愉悦的事情,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情,让自己的精神世界饱满起来,一个自身内在丰富多彩的人,才会对抗这些无聊,才会享受闲暇的时光。

自己,是一个人所能成为或所能得到的最好的,也是最多的资源。一个人在自身发现的乐趣越多,就越幸福。亚里士多德说“想要快乐就要自给自足”。因为其他一切的幸福来源在本质上都是不确定的、不安全的、短暂的,且有偶然性的,也不可避免的有可能消失殆尽。那就把目光拉回来,依靠自己发现、创造和感受幸福。
在叔本华看来,这个世界中,唯有痛苦才是唯一真实的东西,而幸福不过是痛苦短暂时的缺乏,不过是欲望与无聊较为迅速的交替,其实在经历了一辈子寂寥的境遇下能理解这种悲观主义,如果我们能把生活中每一个开心的、幸福的时刻都当做是一种额外的收获,就如幸运降临在自己身上一样,我们的幸福指数是不是会高一些呢?我们会感恩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呢?我想这就是悲观的乐观主义能带给我的思考。
临终前叔本华说:人类从我这里学到了他们永世不忘的东西,有没有哪个观点引起你的共鸣,或者引起你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