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园地 孩子福地散文成长励志

八岁儿子想变老

2019-02-01  本文已影响99人  雪ing
八岁儿子想变老

现代人的生活,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其表象———“匆忙”,也只有一个字可以形容其内心———“累”。

当我们在街头看到人头攒动的人群,就好像上足发条的卡通玩偶,来去匆匆,神色凝重,我常会想起儿子稚嫩的声音:“妈妈,我真羡慕姥爷,想看电视就看电视,想吃就吃,想睡就睡,又不用写作业,多好!老了就是好,我也想赶快老了……”哑然失笑之余,我的心却是莫名的痛,我们这些可爱的孩子,每天关在水泥教室里,除了写就是算,除了做题还是做题,而生机盎然的奇趣大自然对于他们,只是课本上一个个生硬的方块字而已。

我们的孩子从早8点到晚7点,待在学校里,中午12点到2:30是吃饭午休时间,晚上回到家吃过饭8点开始写作业,差不多9:30能写完的孩子已经就算是写得快的了,有的写到10:30也写不完,带着一肚子的担心、愤怒、懊丧不安地入睡了,不知在他的梦里,是否也还有写不完的作业、老师严厉的眼神,铁板的面孔?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孩子们会迷上天马行空的虚拟世界,不愿回到现实中来的原因吧?

你我这些经历过黑色七月的过来人,很多人在参加工作十几,二十几年之后,仍有这样的梦魇:

“……怎么也找不到考场,天哪!我竟然高考迟到了……”

“……考场上怎么也找不到试卷,别人都在答题……”

“试卷上的题怎么也做不完,给了答案都抄不完,别人都交卷了”

……

那种焦虑、无助、紧张的感觉,在高考之后的漫长岁月里,仍在影响着你我的生活,我把这叫做“高考后遗症”。同学聚会时,大家不说便罢,一说几乎都有同感。“上大学,真难啊,难于上青天!”

不是说“最穷不能穷教育,最苦不能苦孩子”吗?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上个学咋就这么难呢?师资好点的中心小学,班容量多达百余人,这是在教书吗?放羊还差不多!难怪由此滋生出许多问题,家长争着和教师表心意,就是觉得“老师也是人,肯定管不了这么多娃,不管咋先管好我的娃。” 吃了人的嘴短,拿了人的手软,老师也就偏待了一些,于是这种风气就形成了。而从老师来说,现在评个奖,上个职称真难啊,不求人不行啊,很多时候就是花钱才能买下公平。写点文章觉得挺好,想发表出来和大家交流交流,e-mail出去,多半石沉大海,打个电话过去问问吧,人家毫不讳言“这年头,说白了,你想发文章,就交钱买版面……写得不好也能发,我们给润色……写得好? 写得好也不行……”从此再看到报纸上的文章,便多了几分不信任,到底掺了多少水分?试想,处在这种糟糕心境下的教师,面对家长送上门来的财物,心想“我一没偷二没抢”,而能不收的真就不多了。

社会失衡,导致教师心理失衡。我不是在为教师开脱,但是如今,能不张口要,对不送礼的学生也不挤兑(当然送礼的毕竟是少数),站在台上时,还能一视同仁的教师就已经是高尚的了。

每当看到烂尾工程,马路修好了挖,挖完了再修,各个部门之间互不协调,大搞重复建设,工人也在那儿消极怠工,内心就在难受,“这是纳税人的钱,是人民的血汗,为啥不能真正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呢?”星级饭店的门前,几乎全是公车。每当看到电视上官员挺着大肚子,慷慨陈词“我们又上马了某某工程,某某建设是真正的惠民建设” 我就在想,少点面子工程,多办几所学校,就这么难吗?为什么地方上在教育,医疗,社保方面的投入咋就这么少呢?有一篇题为《中国人为什么不敢消费》一文写到,中国人为啥捂着口袋不敢花钱?上学,看病,养老就是人们最为沉重的负担,买房还在其次。

我所看到的是:现在学生的流失率较之上世纪80年代更高。我读书时,我们附近的农村孩子大都读到高中毕业,考上大学了走人,考不上就另谋生路。而现在,能读完初中的也不多,很多学生念完初一就流入社会了。中国至少有8亿农民,我们怎么能乐观的说“我们的国民素质已大大提高……”想想有多少十五六岁的孩子流入社会,他们没有任何谋生的本事,他们也要生存,也要吃饭啊!想想我们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根源在哪?还是教育啊!而受教育又谈何容易?

村里老师学生往县里跑,县里老师学生往市里跑,而择校就意味着一笔不菲的费用,很多低收入家庭就选择了放弃。十几年前村里的学校是危房,几年前全村老少齐心协力盖起两排明亮的教室,没几年就既没老师也没学生了,好好的教室现在成了某些农户的粮库了。每次回去,摸着校门的栏杆,看着里面的打谷场(操场),想像孩子们跳皮筋时绯红的脸庞,快乐的欢笑!想像那些堆满杂物的教室里传来书声琅琅!每次我都热泪满眶,这是我的故乡!这是全村老少共同盖起的学堂!这里寄托了全村人的希望!那些在大街上染着黄发,叼着香烟,跳着街舞无所事事的耍酷孩子,本该是坐在教室里的读书郎!

八岁儿子想变老 八岁儿子想变老

不上学的是不上学,那上学的又如何呢?我是老师,可我真的不想教书了!因为现在,教师这个职业,背负了太多的沉重压力!社会的价值取向,中高考的指挥棒,无一不指向“唯分数论”。从社会,学校领导,老师到家长学生都只盯着一个目标“分数”。人人心力交瘁,人人身不由己,我们似乎掉进了一个奇怪的漩涡。

八岁儿子想变老

看着教室里那些毫无生气,目光呆滞,戴着眼镜的学生,怎么看怎么像小老头小老太,当然我指的不是那些意气风发适合教育的得意少年,而是现在“陪学”将来陪考的那些学不进去的所谓“差生”。每当我在讲课时,看到书本也不带,乖乖爬在桌上熟睡的少年,总是满怀忧伤。(近百次的努力都没有结果,作为老师我只好顾全大局,不再把宝贵的课堂时间“浪费”在他们身上。)在人生的大好时光,他们却冬眠着,他们总是看老师同学的眼色行事,不听课,也不记笔记,望着窗外的世界发呆,他们就像是小小的“囚徒”,别人的欢笑与他们无关。我常想,既然坐在这里对他们来讲毫无意义,那完全可以上职中选择一门他们喜欢的感兴趣的专业知识,用以谋生好了。他们的家长却说“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更何况职中生,那可不行。”

八岁儿子想变老 八岁儿子想变老

古人早就说了,要“因材施教”,而我们这些现代人却都被模式化,标准化了。真正的以人为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说什么“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都只是教育者美好的初衷,当我们站在局外时,我们都可以说该如何如何,该怎样怎样,但当我们身在局中时,我们往往有太多牵绊,太多的言不由衷,因为你我都是世俗之人,而面对升学压力,面对家长,学校,社会的压力,我们真的很少能做到心态平和,我们很难“以学生的终生发展为目标,多把评价的尺子”我们更多的是定目标,下任务“这次一定要考多少多少,我认为你应该考……” “你怎么能考这么少,你以后可怎么办?”

尤其是听说要搞绩效工资了,我就想:制定这项决策的人的出发点的确是好的,但这回恐怕老师学生都得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了。当然,老师毕竟是成年人,也许可以承受,而我们这些稚嫩的孩子呢?分数真成了他们的命根了。去年的朔州学生捅死老师事件,以及今年的西霞一中高考前夕的一学生猝死、一学生跳楼事件,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难道仅仅只是学生心理脆弱?

中国现在人满为患,也许死个把学生、教师真不算什么,但关键是:透过这些现象看本质,“教育”真的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啊!少年可是国家之未来,民族之希望啊!

耳畔想起梁启超穿越时空铿锵有力的声音“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上学本该是件快乐幸福的事,可当我们像饺子一样挤在教室的孩子,从小学起就不喜欢上学(不喜欢上学的根本原因是不喜欢做不完的题,考不完的试),就盼望变老,我们还真的能有希望吗?

(上文是写于2009年的旧文,如今情形已有变化,但没变的,甚至变本加厉的是学生的负担更重了。当阶层逐渐固化,上升空间更窄时,所有人把希望聚焦在对下一代的培养上,所以教育上的矛盾和问题愈演愈烈,学生跳楼,甚至教师不堪重负跳楼的事件屡见不鲜,令人唏嘘…… )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