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物语

沈潛政哲深海,漫步文藝曠宇

2019-09-28  本文已影响0人  雨中葳蕤
沈潛政哲深海,漫步文藝曠宇

沈潛政哲深海,漫步文藝曠宇

——《理想国》读书笔记

          王雨葳

一、著作概况及结构

《理想国》原文名为politeia,指政治制度或政体,可得知本书核心讨论政治制度,其对象包括人自身及城邦。

《理想国》共十卷。大致可分为四部分,第一卷为第一部分,第二、三、四卷为第二部分,第五、六、七卷为第三部分,第八、九、十卷为第四部分。著作内容同时具有文史哲特点。

第一、二卷讨论公道正义问题。因为在柏拉图的思想中,国家的建立是为求实现公道正义,所以这两章概括了全书的主旨,在这里正义是希腊人四个美德之一(还有虔诚、勇敢、节制)。从第二卷后半到第三卷,讨论卫国者的教育,也是执政者的初级阶段教育。第四卷讨论教育的效能与领导,还谈及节制、勇敢、睿智、正义等的意义。第五卷讨论学前教育和妇女教育。第六卷和第七卷讨论哲学家的培养,也就是执政者的高级阶段教育。第八卷、九卷谈论不同政体和持不同政见的人的比对、转换。第十卷谈论艺术,涵盖诗歌、神话。

该十卷存在海拔区别,所对应的层次有高低之分(包括现实地理方面和精神讨论方面)。第一部分为地平位置(下到港口),讨论现实的城邦;第二部分中层次开始上升,讨论最好的、理想的城邦;第三部分达到最高,理想国构造完成,超越一切现存城邦及理想城邦本身,是西方思想史上第一个乌托邦;第四部分向下走直到全书最低点的第十卷(谈及阴间、地府)。

二、著作的主要观点、意图以及著作的精华部分或个人最喜爱的部分​

《理想国》中的重点及核心是"洞穴比喻",全文的开头和结尾都在回应其隐喻。在"大洞穴"的建构之下, "洞穴比喻"并非一个简单的文学意向,它是以现实世界为明确指归的"隐喻"。"隐喻"是哲学的方法,它的意象的造就、运用可以视为哲学,而隐喻的指归所体现的隐喻的制造者的现实维度,则是现实的生活,可以视为政治,所以《理想国》的隐喻体现柏拉图的政治理想。

一条漫长的通道将洞穴与外界连接,囚徒被束缚在洞穴内,背朝火光面向洞壁,动弹不得。有人举着模型在囚徒身后走动,模型的影子投射在洞壁,这是囚徒唯一所能见的。其中一囚徒偶然走出洞穴,方得以认知外界太阳即真实的源泉。当他重返洞穴,再次与其他被束缚的囚徒打交道时,他的认识与解释却难以得到理解与接受。

比喻中的任意细节无不有所寓意、映射:(1)囚徒转身的最大要义是他不再看影像,隐喻灵魂转向。

(2)出逃的囚徒见到了洞穴外的太阳,得知产生影像的“实物“实际上也是假的,一切都源自于太阳,在此时理念达到至善。所以苏格拉底的理解为火堆相当于可见世界的太阳,洞穴外的太阳相当于善的理念。“它的确就是一切事物中一切正确者和美者的原因,就是可见世界中创造光和光源者,在可理知世界中它本身就是真理和理性的决定性源泉。”

(3)出逃洞穴和重返洞穴的过程由于光线之差,是眩晕、笨拙和痛苦的,可见探索真理的过程和获得真理之人身处愚人之中的艰难。

(4)出逃和重返是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对应全书结构。

(5)洞穴中的其他人安于其所见的虚假影像,拒绝接受回洞者的理念,甚至萌生杀心,此处可与苏格拉底之死巧妙联系。

(6)回洞者此时为洞穴中最聪明的人即哲人王,比喻中的洞穴即为理想国,比喻映射到政治生活,对应本书核心。出洞是第一哲学,回洞是政治哲学。等等。

三、对本书的评价~名家及个人

“余于1989年因讲述西方文化史,曾细读之,深感译意精到,还胜今日之白语译本,诚通儒也。”——英语教育家、语言学家许国璋

《理想国》为柏拉图之代表作,涉及到政治学、教育学、伦理学、哲学等多个领域,书中古希腊哲人的智慧及在政治、哲学、艺术等的见解与认识,对现今世界有着深远影响。本书阅读角度和阅读方法多,全书以问答形式进行,其时间、地点、人物(性格与政见)、实例、比喻的选择皆可钻研探讨,具有深刻而丰富的意义。

四、读后有感:

(1)阅读引起的联想或者疑问;

(2)阅读后的启发及反思,尤其是个人思想认识上的可能发生转变;

(3)本书令你生发的期望。

阅读《理想国》之初,由于内容繁杂而感到吃力乏味。借复旦大学丁耘教授公开课的导读,逐渐理清头绪,不断摸索,方觉此书之深奥绝妙。此次阅读之旅,在文章内容方面,获得许多先前不曾得知的概念,为古希腊哲人的智慧所折服;在阅读本身方面,匡正本人过去对《理想国》此类文学的误解,改变自己对哲学类文章的畏难心理与疏远,且其中丰富的内涵亦让我认识到反复阅读揣摩的重要性,初读并非可达成熟,潜心专研品读才能将读者带向书中谈话的更深层次。

全书末尾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留下一段忠言:“灵魂是不死的,它能忍受一切恶和善。让我们永远坚持走向上的路,追求正义和智慧。这样我们才可以得到我们自己的和神的爱,无论是今世活在这里还是在我们死后(像竞赛胜利者领取奖品那样)得到报酬的时候。我们也才可以诸事顺遂,无论今世在这里还是将来在我们刚才所描述的那一千年的旅程中。”可见哲人对至善理念的坚定追求、高尚的品格及长远的眼光。因此笔者也借此期待将来的自己能够进取、专研,在所涉猎之处能有所收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