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丝

拿俩土豆,洗净削皮后放在案板上,手拿着转一下,思考着该怎么切。还是不太熟练,更是不会切成丝,只好先从中间横切或者竖切一刀将土豆一分为二,然后慢慢切成土豆片,再将片摞好尽力切成丝,但最后往往以“微细的土豆条”告终。
刀工如此,唯有多练。再把洗好的西红柿切成丁,基本食材就这两样。

小时候在家里,妈妈炒土豆丝之前一般会问我炒两瓣蒜如何。那时候我不喜欢吃蒜,每次都会直接回答“不行”,妈妈叹着气,一边小声说道就炒俩还不行吗,一边转身走向厨房。有时实在忍不住“偷偷”炒了几瓣蒜,也没和我说,吃饭时看到蒜之后我就果断把蒜挑给妈妈,妈妈带着疑惑的语气感概:“这是熟蒜,没味的啊!”
没办法,熟蒜也不吃,就是这么任性。
多年之后回想起来,那哪是任性,分明就是欠揍。妈妈辛辛苦苦把菜炒好端上桌来给一家人吃,那么好吃的土豆丝就不说了,竟然还挑毛病觉得里面有蒜,这不是欠揍是什么。蒜怎么了,抗菌消炎杀毒防癌,而且据说生吃营养价值最高,不就是生吃带点味吗,这炒熟的蒜又没味儿,现在吃面还生吃大蒜呢,怎么那时候就不理解妈妈呢?
想起一本书名叫《有些事,这些年我才懂》,妈妈在炒土豆丝时爱加大蒜这件事,也是我这些年才懂的。若能回到从前,我一定帮妈妈抽小时候的自己几巴掌,然后对妈妈说声谢谢,让她喜欢怎么炒就怎么炒,不会再挑食了。

比较喜欢在炒土豆丝前加点葱花或蒜苗,炒好土豆丝时挑着蒜苗吃。很多时候甚至想过专门炒一盘蒜苗吃,但从未实践过,主要想的是,有些东西少了显得好吃,多了可能味道就不一样了。
吃过外婆有一次专门炒的一锅大葱,可能是葱叶有点老了,嚼起来有点柴;还在外面吃过一次葱花炒肉,放的油太多了,吃起来太腻。这两次都让我对专门的一锅炒葱花的好感降低,愈加觉得炒菜时适当加一点最好吃,多了就不好了。与此同时,也就不再对专门炒一锅蒜苗抱有太多期望(不过以后也许会尝试一次)。
至于葱姜蒜干辣椒,手头有了就用,没有的话也不用太讲究。油稍微热一点,倒入西红柿炒一会儿,再把土豆丝加进去翻炒一阵,为了不粘锅,往往会加入适量的水,炒一会儿就开始煮。所以到最后,“炒”好的土豆丝能保证炒熟了,味道也不至于难吃,却很难炒出妈妈做的那种嚼起来又香又脆的感觉。

对于土豆谈不上喜爱,对其大部分好感源于土豆丝这道从小吃到大的家常菜。至于土豆的其他吃法就没有特别偏爱的。
吃过蒸土豆,觉得不及蒸红薯好吃,后来就很少吃;土豆粉也算土豆制品,但毕竟没有土豆那么“家常”;炸薯条味道不错,但是油炸的食品,还是尽量少吃为好。
陕西甘肃部分地区有一道美食叫“洋芋擦擦”,常见的做法是将土豆切丝之后和足量的面粉,放入蒸锅中蒸熟,和蒸馒头一样,控制好时间,即时出锅就好了。吃得时候取出一部分备好,准备葱姜蒜下油锅,再加进洋芋擦擦简单翻炒即可。味道不错,吃起来有点像炒面的感觉,也难怪,做一次洋芋擦擦挺费面粉的。
还有一道菜,是牛肉炖土豆,在某一次旅行的路途中吃过让我至今难忘的牛肉炖土豆,当然重点在于牛肉啦。将来若有机会,一定会再去品尝一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