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笔下的看客形象
这是我正在思考的一个1+x拓展阅读课,选择的阅读材料是《孔乙己》《示众》《药》三篇文章,聚焦其中的看客形象。
课堂设计三步骤:一、跳读 圈画 找出文中描写看客形象的句子 二、细读赏析 这些看客身上有什么样的特点,他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三、思考 探究 鲁迅先生为什么要不断地写形形色色色的看客,主要想表达什么。
看客对鲁迅个人成长的影响,真实的现实生活和民族的历史积习是看客这一群体形象艺术建构的重要素材来源,看客促使鲁迅先生的人生发生了重大的转折。早在仙台求学时,课间放映了时事片子,讲的是日本和俄国打仗,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面:给俄国人作间谍,被日本人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万岁!”教室里发出了欢呼声。鲁迅先生受到了极大的震动,他深刻地认识到“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民族的忧患与个人责任感强烈碰撞使他毅然弃医从文,去探索国民病根的源头,站在“立人”的启蒙文学立场上,医治国民劣根性的灵魂。
对看客形象的理解:《示众》一文,当巡警和犯人出场时,“刹那间,犯人周围就围满了大半圈的看客,待到增加了秃头和老头之后,空缺已经不多,而立刻又被一个赤臂的红鼻子胖大汉补满了。”由于胖子过于横阔,占了较大的位子,所以续到的便只能屈在第二层。写到一个小学生飞过来时已经是第三、第四层了。作者也分不清那到底是第几层,可见看客之多。无形中我们看到了鲁迅鲁迅笔下中国人的无所事事,无聊至极,不务正业,甚至麻木不仁。更深层更普遍在于,当看客们没有什么可看可以看时,他们也千方百计地寻找着观看的材料。就如《示众》结尾:热闹过去了,胖大汉就在槐树荫下看那很快的一起一落的狗肚皮。因此我们想到鲁迅曾说过的一句话:人们灭亡于英雄的特别的悲剧少,消磨于极平常的或者简直近于没有事情的悲剧者多,这也是鲁迅文章中透露出的国民劣根性。
鲁迅先生借助它的小说勾勒了一大批浑浑噩噩、不辨是非、麻木不仁的看客和闲人,从而更深刻更形象地表现了愚弱的国民性和他对国民不觉悟状态的焦虑。至今,中国社会经历了政治上的风云变幻,经济上的天翻地覆,在我们正昂首行进在21世纪的时候,毋庸讳言,由于封建意识和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影响,看客意识和看客现象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于我们的社会之中,影响着时代的进步。因此,研究鲁迅先生笔下的看客现象,对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仍然有着非常深刻的现实意义。
鲁迅先生,希望读者读他的作品的时候,能够引起心灵的拷问,能够唤醒麻木的心灵,引起疗救的注意,和他一起并肩并肩作战,为人民的新生为新的中国的重生而奋斗!
我也希望通过这节课,一方面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鉴赏能力,另一方面也希望我的学生不做生活中的看客,而做一个温馨温暖温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