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 宁武子邦有道则知章

2022-02-10  本文已影响0人  Lightfeng

子曰:「甯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论语集注》

知,去聲。○甯武子,衛大夫,名俞。按春秋傳,武子仕衛,當文公、成公之時。文公有道,而武子無事可見,此其知之可及也。成公無道,至於失國,而武子周旋其閒,盡心竭力,不避艱險。凡其所處,皆智巧之士所深避而不肯為者,而能卒保其身以濟其君,此其愚之不可及也。○程子曰:「邦無道能沈晦以免患,故曰不可及也。亦有不當愚者,比干是也。」

《论语或问》

问宁武子。曰:“此无甚可疑。邦有道,安分做去,故无事可称。邦无道,则全身退听非难,人皆能如此。惟其不全身退听,却似愚。然又事事处置得去,且不自表着其能,此所以谓‘其愚不可及也’。”

宁俞“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邦虽无道,是他只管向前做那事去;又却能沉晦不露,是非避事以免祸也。言“不可及”,亦犹庄子之“难能”,深予之之辞。

愚,非愚鲁之谓,但是有才不自暴露。

他人于邦无道之时,要正救者不能免患,要避患者又却偷安。若宁武子之愚,既能韬晦以免患,又自处不失其正,此所以为不可及。

问:“宁武子世臣,他人不必如此。”曰:“然。又看事如何。若羇旅之臣,见几先去则可。若事已尔,又岂可去!此事最难,当权其轻重。”

问:“比干何以不当愚?”曰:“世间事做一律看不得。圣人不是要人人学宁武子,但如武子,亦自可为法。比干却是父族,微子既去之后,比干不容于不谏。谏而死,乃正也。人当武子之时,则为武子;当比干之时,则为比干,执一不得也。

《论语新解》

宁武子:卫大夫宁俞。武,其谥。

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有道无道,指治乱安危言。或说:宁子仕于卫成公,成公在位三十余年,其先国尚安定,宁武子辅政有建自,是其智。后卫受晋迫,宁武子不避艰险,立朝不去,人见为愚。然当危乱,能强立不回,是不可及。或说:此乃宁武子之忠,谓之愚者,乃其韬晦沉冥,不自曝其贤知,存身以求济大事。此必别有事迹,惟《左传》不多载。今按:以忠为愚,乃愤时之言。沉晦仅求免身,乃老庄之道。孔子之称宁武子,当以后说为是。

今按:上章论季文子,时人皆称其智。本章论宁武子,时人或谓之愚。而孔子对此两人,特另加品骘,其意大可玩昧。

又按:本篇皆论古今人物贤否得失,此两章及前论臧文仲、令尹子文、陈文子,后论伯夷、叔齐及微生高。时人谓其如此,孔子定其不然。微显阐幽,是非分明。此乃大学问所在,学者当游心玩索。

先生说:“宁武子在国家安定时,显得是一智者。到国家危乱时,像是一愚人。其表现智慧时尚可及,其表现愚昧时,便不可及了。”

《论语注疏》

马曰:“卫大夫宁俞。武,谥也。”

孔曰:“佯愚似实,故曰不可及也。”

[疏]“子曰”至“及也”。

正义曰:此章美卫大夫甯武子之德也。“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者,此其德也。若遇邦国有道,则显其知谋。若遇无道,则韬藏其知而佯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者,言有道则知,人或可及;佯愚似实,不可及也。

○注“马曰:卫大夫甯俞。武,谥也”。

正义曰:案《春秋》文四年:“卫侯使甯俞来聘。”《左传》曰:“卫甯武子来聘,公与之燕,为赋《湛露》及《彤弓》。不辞,又不答赋。使行人私焉。对曰:‘臣以为肄业及之也。’”杜元凯注云:“此其愚不可及也。”是甯武子即甯俞也。《谥法》云:“刚強直理曰武。”

孔德

若兰居

目录

上一章 5-19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章

下一章 5-21 子在陈章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