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要怎样的六一
今日看到一则新闻,恰好也与我白天所想有点关系。新闻说能否还孩子一个单纯的六一,没有排练,没有汇演,没有日记……
是不是很刷新我们的认知,我都忍不住想这难道真的是80、90后家长“淋过雨”,所以要给自己的孩子“撑把伞”的做法吗?我们这一代人从小过六一,文艺汇演就是每年的必备节目。而现在,竟然已经有人开始呼唤回归本真,那六一到底该干什么?
这也是我白天想的一部分内容。这个六一,骁哥的老师给他们准备了小惊喜——等他们表演结束回到教室时,发现了桌上的礼物。从现场反馈来的视频看,教室里角角落落都有快乐在飘荡。但我在想,这是小学的第一个六一,那明年呢?等他们再懂事点,这样的惊喜应该就藏不住了。因为他们知道,老师肯定会给我们准备礼物。
可是大人们,“六一”到底需要怎样的惊喜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5823151/254119cb5138d2ce.jpg)
有人说排练很累,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有人说这完全是学校为了面子工程,招了一群“童工”来给学校做宣传;有人说劳民伤财,甚至还需要家长上阵……
于是今天还有学校这样操作,获得了一大堆点赞喝彩声——不举行文艺汇演,而是买了一大堆小零食,通过抱走多少得多少的限时“抢购”方式,作为奖品发放给班级。不得不承认,这的确是省时省力的一种过节方式,快乐也是必然的,可是吃吃喝喝过后呢?除了快乐还留下什么?
不可否认的是排练的确辛苦,不光孩子苦,老师更难。高年级的孩子还能自主排练,低年级的就只能老师亲自上阵了,可我仍然呼唤用活动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尤其是集体上阵的活动。
一次排练,一次登台,可以增强凝聚力,锻炼胆量,培养自信,提高审美能力。我是一个老师,我知道校园内的学习生活其实是枯燥的,尤其是初中生活,更具体地说,是农村初中生活。这些地方,很多艺术类老师非科班出身,学生每天的课程就是大三门(语数外)、小六门(政史生地物化),所谓的音体美,形同虚设。这样的教育大环境,怎么能培养出一群爱美、懂美的学生?
我们的学生太需要展示自己的舞台。而一年一度的六一本就该是他们的主场,为何不能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呢!这一年,就这一次,让太阳的光辉被他们阻挡又如何!
那些担心孩子辛苦、埋怨劳民伤财的家长们,一个国家的整体素质要想提升,不光只是靠传授知识这一种方式,还有活动、事件、错误可以育人。站在更高的地方去看问题吧!